第七单元 统计教案

第七单元 统计教案

ID:40679452

大小:9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8-06

第七单元 统计教案_第1页
第七单元 统计教案_第2页
第七单元 统计教案_第3页
第七单元 统计教案_第4页
第七单元 统计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 统计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七单元统计课题: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76——78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能联系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2.使学生在认识扇形统计图的过程中,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判断.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点:结合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选择

2、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体会不同统计量的特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个性化修改一.复习引新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了这些统计图?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另一种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扇形统计图二.探究新知课件展示在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上出现的扇形统计图。出示例1:我国陆地地形分布情况统计图你能从下面的统计图中了解到什么?在小组内交流.分析。大组汇报.相互评价在学生分析数据的同时,相机进行说明与引导。可以追问是怎样从图中看出这些信息的.是怎样比较的……扇形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区别?揭示:这样的统计图是扇形

3、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量的关系。用计算器计算出扇形统计图中各类地形的面积。说说是怎样想的?从统计表中你又知道了什么?这样的信息从扇形统计图中能知道吗?学生看图思考。三.巩固练习1.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说说从统计图中你能知道什么?独立解答前两个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进行解答。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2题观察统计图,说说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有什么想法?在班级进行交流。3.练习十五第1题说出小华家两天消费的各类食物所占的百分比。交流:哪天的食物搭配比较合理。4.练习十五第2题先观察拼盘图,并根据花生米大约占了干果拼盘的20%进行估计。5.练

4、习十五第3题根据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用计算器计算,并填写统计表。根据统计表你又知道了什么?6.再次出示在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上出现的扇形统计图。你能从图中读出什么?今后你会怎么去做?四.评价延伸谁愿意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们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疑问?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统计自己家里一个月的消费支出情况并进行分析吗?课堂作业:课外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认识众数第(2)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79页的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初步理解众数的含义,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众

5、数,能解释平均数和众数的实际含义,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体会不同统计量的特点。2.通过与先前统计知识平均数的对比,认识众数。让学生参与统计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联系生活中理解众数。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揭示数学中美的因素,也渗透了一组数据对称的数学美。教学重点: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意义及作用。教学难点:众数和平均数的区别,在具体情境中如何选择恰当的数据表示一组数据的特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个性化修改一.在生活情境中体验,培养统计意识某鞋店上周销售各种尺码男式皮鞋的情况如下表。尺码/cm2424

6、.52525.52626.527数量/双415344829185讨论:假如你是这家鞋店的经理你最关心什么(哪种尺码销售最多)?假如让你去进货,你有什么想法?小结:我们通常不大关心所销售的鞋的平均尺码,而是关心各种尺码的鞋的销售情况,特别是关心哪种尺码的鞋销售得最多,便于及时掌握市场需求情况,确定今后进货量。指出:这里的23.5厘米的尺码销售量最多,它是这组数据的众数(板书:众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讨众数的相关知识。二.在尝试填表中体验,学会统计描述出示例2师:从这张表格中你获得哪些信息?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出示:讨论交流一:做实验的9人中,发芽()粒的人数最多,有()人。在发芽

7、粒数()中,()出现的次数最多,叫做这组数据的()。学生填写,交流,师小结:在一组数据中次数出现最多的数据,就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板书:次数出现最多的数据,就叫做一组数据的众数。怎样找一组数据的众数?举例说明。三.在分析对比中体验,尝试统计决策讨论交流二:除了知道这组数据的众数是17,还可以求出这组数据的什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多少?平均数和众数在这里的意义相同吗?各表示什么意义?根据学生的交流,完成板书:平均数14——平均发芽的粒数;众数17——发芽17粒的人数最多启发:用哪个数据代表9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