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第十四章激励

2010第十四章激励

ID:40680742

大小:1.29 M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8-06

2010第十四章激励_第1页
2010第十四章激励_第2页
2010第十四章激励_第3页
2010第十四章激励_第4页
2010第十四章激励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0第十四章激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四章激励主讲人:姜琳渔夫、蛇和青蛙一天,渔夫看见一条蛇咬着一只青蛙,渔夫为青蛙感到难过,便决定救这只青蛙。他靠近了蛇,轻轻地将青蛙从蛇口中拽了出来,青蛙得救了。但渔夫又为蛇感到难过:蛇失去了食物。于是渔夫取出一瓶威士忌,向蛇口中倒了几滴。蛇愉快地游走了。青蛙也显得很快乐。渔夫满意地笑了。可几分钟以后,那条蛇又咬着两只青蛙回到了渔夫的面前……管理启示:激励是什么?激励就是让人们很乐意去做那些他们感兴趣的又能带来最大利益的事情。当然,关键是要用合适、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并让他们做好。第一节激励与人性假设一、激励的概念所谓激励是指通过采取使人们的

2、需要、愿望、欲望等得到满足的措施,来引导人们以组织或领导者所期望的方式行事。二、人性假设1)“经济人”假设:X理论2)“社会人”假设3)“自我实现人”假设:Y理论4)“复杂人”假设:超Y理论、权变理论三、人的行为模式需要紧张有目的的行为实现目的挫折建设性行为防御性行为欲望第二节激励理论一、具有代表性的激励理论根据需要导致行为这一过程着眼点的不同,激励理论可分为:(一)内容型激励理论:关注于构成过程起点的人们的需要。1.需求层次理论:亚伯拉罕·马斯洛P428需要层次论的基本点①人是有需要的动物②一个层次的需要相对满足了,就会向高一层次发展③各层

3、次的需要相互依赖、相互重叠④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途径少,而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途径多⑤五种需要不可能完全满足,越到上层,满足程度越小2.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保健因素(环境)激励因素(工作本身)薪金工作本身管理方式赏识地位进步安全成长的可能性工作环境责任政策与行政管理成就人际关系赫兹伯格的二维连续体双因素理论和需要层次理论之间的对应关系3.三种需要理论:戴维·C·麦克莱兰:1)成就需要:指达到标准、追求卓越、争取成功的需要。2)权力需要:即影响他人以某种方式行为的需要3)归属需要:指建立友好和亲密的人际关系的愿望。问:如何判断一个人这三种需要的水平

4、如何? 答:投射测验问:什么是投射测验?答:所谓投射测验是指采用某种方法绕过受访者的心理防御,在他们不防备的情况下探测其真实想法。在投射测验中,给受测者一系列的模糊刺激,要求对这些模糊刺激做出反应。如抽象模式,可以作多种解释的未完成图片,绘画。分别要求受测者叙述模式,完成图片或讲述画中的内容。从受测者的解释会带有自己潜意识的思想,这种方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被试内心想法。测试:每次给被试呈现一张图片,让被试根据看到的内容编故事。每次被试都必须回答这样四个问题:1.图中发生了什么事?2.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境?3.图中的人物正在想什么?4.故事的结

5、局会怎样?(二)过程型激励理论:着重于需要导致行为的过程本身。1.期望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基本观点:只有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有吸引力的结果时,个人才会采取这一特定行为。2.公平理论:美国心理学家J·斯泰西·亚当斯公平理论侧重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对员工积极性的影响。也就是奖励与满足的关系问题。公平是一种心理现象,不仅受其所得的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受到相对报酬的影响。公平理论:(三)行为修正型理论1.强化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基本观点:行为是结果的函数,行为的原因来自外部。当人们因采取某种行为而受到奖励时,他们就非常

6、有可能会重复这种行为;当某种行为没有受到奖励或者是受到惩罚时,则其重复的可能性就会非常小。强化理论不考虑诸如目标、期望、需要等因素,只关注个体采取某种行动后会带来什么结果。四种对人们行为进行修正的方式:正强化、负强化、自然消退和惩罚根据强化理论,管理者可以通过强化他们认为理想的行为来影响员工。管理者应当忽视而不是惩罚他们不认同的行为。因为惩罚的效果经常只是暂时的,并且可能产生不良的副作用。28觉察的努力和获得奖励的概率对所需完成任务的了解程度努力达成绩效内在的奖励外在的奖励满意奖励的价值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觉察的公平奖励(四)波特-劳勒模式

7、:期望理论基础上引申出的综合激励模型二、激励要点(1)激励方式应恰当。(2)激励的强度要适中。(3)激励行为本身应当规范化、制度化。(4)激励应当公开公平。三、激励的原则与方法1.激励原则(1)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相结合的原则(2)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3)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相结合的原则(4)正强化与负强化相结合的原则(5)按需激励的原则(6)客观公正的原则2.激励方法(1)物质利益激励法。(2)目标激励方法(3)榜样激励(4)内在激励法(5)形象与荣誉激励法(6)信任关怀激励法(7)兴趣激励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