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物理人教必修1)

【教学设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物理人教必修1)

ID:40682054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6

【教学设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物理人教必修1)_第1页
【教学设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物理人教必修1)_第2页
【教学设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物理人教必修1)_第3页
【教学设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物理人教必修1)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物理人教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教材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为了使学生对速度公式获得具体的认识,也便于巩固所学知识,教材从上节探究小车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得到v-t图象入手,分析v-t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运动小车的加速度不变,由此定义了匀变速直线运动。为了扩展学生的认识,在“说一说”栏目中列举了一个加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的例子。速度公式的推导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匀变速运动的概念、加速度的概念,猜想速度公式,之后再从公式变形的角度推出.教材最后通过两个例题加深对速度公式的理解.本节教学过程中

2、,可采用探究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突破重点及难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特点.(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特点.(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物理意义,会根据图象分析解决问题.(4)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能进行有关的计算.2.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识别、分析图象和用物理语言表达相关过程的能力.(2)引导学生研究图象、寻找规律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3)引导学生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并给出各符号的具体含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1)培养学生用物理语言表达物理规律的意识,激发探索与创新欲望.(2)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用不同方法表达同一规律的科学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物理意义.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及应用.教学难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理解及应用.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的理解及计算.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这是什么图象?图线中的一点表示什么含义?图像反映出什么物理量间的关系?2、图象

4、具有什么特点?从图象可判断物体做什么运动?3、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少?【设计意图】从具体问题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推进新课一、匀速直线运动在同一个坐标系中,v-t图象能比较物体的运动方向1、从图可判断物体速度如何变化?2、物体的加速度如何表示?又如何变化呢?3、物体做什么运动?4、a>0一定是加速运动,a<0一定是减速运动吗?【设计意图】通过学习匀速直线的v-t图像,进而使学生对通过图像法分析物理问题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二.匀变速直线运动1、概念:质点沿一条直线,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2、V-t图象:一条倾斜直线

5、3、分类①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加②匀减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少【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特点,图像,分类等。三、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设t=0时速度为v0,t时刻的速度为v。则△t=t-0=t,△v=v-v0;由于是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a不变得:v=v0+at问题:1、在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是什么?2、在公式中,哪些物理量是矢量?3、利用公式计算时,对于矢量怎么处理?4、公式的适用条件是什么?例1:汽车以4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现以0.6m/s2的加速度加速,10s后速

6、度能达到多少?例2:某汽车在某路面紧急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是6m/s2,如果必须在2s内停下来,汽车的行驶速度最高不能超过多少?例3:一质点从静止开始以l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经5s后做匀速运动,最后2s的时间质点做匀减速运动直至静止,则质点匀速运动时的速度是多大?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是多大?【设计意图】引导通过图像法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并推导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表达式。说一说思考1:物体运动的速度怎样变化?思考2: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变化量总是相等吗?思考3:物体在做匀加速运动吗?拓展题:研究人

7、员对刘翔110米栏夺冠全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情况比较复杂.在这里,我们取三个可近似看作速度均匀变化的直线运动的阶段,第一个阶段:从起跑到起跑后到达第一个栏时,速度由零增加到9.53m/s,共用时间2.421s;第二阶段:从第八个栏到第十个栏时,速度由9.32m/s减小到8.81m/s,共用时间2.062s;第三阶段:最后的冲刺阶段,速度由8.81m/s增加到9.55m/s,共用时间1.507s。请计算各个阶段的加速度分别为多少?【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对图像法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教学反思本节课注意理论和

8、实际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理论联系实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习动机,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物理现象是趣味性习题的好素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