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寓言两则—自相矛盾》(语文s版)

【教学设计】《寓言两则—自相矛盾》(语文s版)

ID:40682168

大小:17.9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6

【教学设计】《寓言两则—自相矛盾》(语文s版)_第1页
【教学设计】《寓言两则—自相矛盾》(语文s版)_第2页
【教学设计】《寓言两则—自相矛盾》(语文s版)_第3页
【教学设计】《寓言两则—自相矛盾》(语文s版)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寓言两则—自相矛盾》(语文s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寓言两则—自相矛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这是一篇古文言文的寓言,文字特别简练,却又不失形象生动。寓言所蕴涵的道理简单明了,又颇能让人体味到其中的含蓄和幽默,但因其毕竟是文言文,在文字表达上与现代白话文有着很大的差异,学生学起来多少会感到有些困难枯燥。文言文的教学应切实做好朗读的指导,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理解课文内容,同时积累一点学习方法,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理解古文中常用字词的含义。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能理解两则寓言中所讲的道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理解寓言的内容。能够联系实际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会楚人说话做事言过其实,自相矛盾。2、让学生明白说话办事要说实话,办实事,不要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自己先说服不了自己的道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理解寓意。【教学难点】掌握结合注释及查字典理解重点字词的方法,进而读懂课文内容。◆课前准备◆课文朗读录音、PPT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学会4个会认的字和5个会写的字。2.正确朗读《自相矛盾》,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寓言故事的内容。3.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从中受到教

3、育。一、解题,导入新课1、(1)猜画谜,激发学生学寓言的兴趣。(出示一些经典寓言故事的图片)(2)教师:我们以前学过不少寓言故事,还记得吗?都有哪些?(学生抢答)寓言通过浅显而生动的小故事,向人们讲述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则寓言故事与以往的寓言故事在表达方式上有些不同,不同在哪里呢?打开书,快速浏览,你发现什么?(文言文。)2、知识链接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3、作者与作品简介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

4、3年),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尊称韩非子或韩子。《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1)我会读。máofúzhīsuì矛弗卮遂(2)我会写。矛盾弗祠遂(3)并联系上下文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矛:古代一种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枪头。鬻:卖。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箭用。誉:夸耀。曰:说。吾:我的。陷:这里是穿透的意思。或:有人。以:用。子:您,对人的尊称。何如:怎么样。应:回答。2、朗读课文后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有

5、个楚国人卖矛和盾,他夸耀自己的盾是最坚固的,没有什么东西能把它穿透,同时又说自己的矛是最锐利的,什么东西都能被它穿透,结果被人问得哑口无言,回答不上来。3、再读课文,理解寓意。(1)事情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呢?指名读第一句。你知道了什么?怎么知道的?学生:从前楚国有一个人卖矛和盾。(2)他是如何叫卖的?出示语句: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学生试着解释句子大意。在理解过程中,学生无法在注解里找到“坚、利、于”等词语的解释,可引导学生翻阅字典或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并给予肯定和鼓励。学生带着理解读一读这两句话,并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含义。(我的盾很

6、尖锐,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刺穿。又说我的矛很利,任何东西都可以刺穿。)(3)人群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仅在听,更在想,于是他问了一个有趣的问题。指名读,谈理解。出示语句:“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4)楚国人的反应怎样?(应:回答。弗能应:不能够回答。)能用一个词语表达吗?(无言以对、哑口无言。)(5)为什么“弗能应也”?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矛、盾的作用,结果出现了自己说话相互抵触的情景。(6)那么,你怎样理解“自相矛盾”这个成语呢?比喻说话、做事相互抵触。(7)生活中有没有“自相矛盾”的时候呢?或者你觉得这个成语用在什么情况下合适呢?想一想,交流一下。三

7、、拓展延伸1.本文的这则寓言你知道是谁写的吗?课下搜集资料,留待下一节课交流。2.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四、作业布置。背诵这篇文言短文。◆教学反思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