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学检测方法中的干扰因素及注意的问题

疫学检测方法中的干扰因素及注意的问题

ID:40694490

大小:482.1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9-08-06

疫学检测方法中的干扰因素及注意的问题_第1页
疫学检测方法中的干扰因素及注意的问题_第2页
疫学检测方法中的干扰因素及注意的问题_第3页
疫学检测方法中的干扰因素及注意的问题_第4页
疫学检测方法中的干扰因素及注意的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疫学检测方法中的干扰因素及注意的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免疫学检测方法中的干扰因素及注意的问题组员:吴聪聪王泽成沈杨包银伟高迪吕林发言人:包银伟PPT制作:吴聪聪背景介绍1干扰因素2注意事项3了解一下背景简介免疫学检测就是利用抗原和抗体高度特异性结合的原理而检测分析微量物质的方法。从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Berson和Yallow发明了放射免疫测定技术检测胰岛素起,免疫学检测技术经历了从定性到定量;从常量分析到微量、超微量分析;从手工检测到全自动化;从单个标本检测到高通量检测等一系列长足的进步。随着基础免疫学研究的深入和现代免疫学理论的建立,使大量免疫学检测技术被不断地创新、发明;在临床疾病诊治的应用中也不断地推陈出新。要保证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2、和可靠性,必须对实验整个过程中各个环节中的干扰因素有比较清楚的掌握和了解。返回免疫学检测-干扰因素标本自身及前处理所造成的干扰因素:类风湿因子(RF)嗜异性抗体自身抗体补体纤维蛋白溶血或黄疸交叉反应物质外源性物质类风湿因子患者体内存在的类风湿因子能显著干扰许多免疫学检测方法。RF对不同检测系统的干扰程度有所差异,影响程度并不与RF的浓度成正比。目前,在临床工作中使用的免疫检测试剂盒大部分均没有很好地防止RF干扰的措施,国外著名公司要好于国内公司。嗜异性抗体嗜异性抗体通常是指与其他种类动物的免疫球蛋白产生反应的人类抗体,具有广泛的种特异性。嗜异性抗体干扰的程度、频率与患者的疾病状态、年龄、性

3、别等无关。自身抗体嗜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如抗甲状腺球蛋白、抗胰岛素等嗜靶抗原的自身抗体,能与靶抗原结合形成复合物,在免疫检测系统中均可对靶抗原的测定结果造成负性干扰。判断嗜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对检测的负干扰,因紧密结合患者的疾病诊断、病史、其他实验检查的结果综合分析。如甲亢、甲低、I型糖尿病等。补体免疫检测系统中捕获抗体在向固相包被中和标记抗体的标记过程中,抗体分子发生变构而可能造成假阳性。一些公司为了增加检测的敏感性,使用链霉亲和素包被固相,将捕获抗体用亲和素标记,此过程也可引起捕获抗体的构象发生改变,造成假阳性或假性升高。纤维蛋白临床检验工作中,有时为了争取时间快速检测,常在血液还未开始凝固

4、时或未完全凝固时即强行离心分离血清,此时血清中仍残留部分纤维蛋白原,在免疫检测过程中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纤维蛋白块,易造成假阳性结果,尤其是在使用ELISA检测时。溶血或黄疸各种人为原因引起的标本溶血,导致红细胞的破坏,血红蛋白以及细胞碎片和蛋白质等释放出来。溶血对免疫检测的作用不仅是游离血红蛋白的影响,更多的是细胞碎片和蛋白质等其他溶血产物;血红蛋白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在以辣根过氧化物酶为标记的ELISA测定中,会导致非特异性显色。溶血因测定方法的不同可导致对免疫学检测的正向或负向干扰,且影响大小也有所差异。交叉反应物质待检标本中存在类地高辛、类AFP样物质等,是一些与检测的靶抗原有交叉反

5、应的物质。在用多克隆抗体测定抗原时对测定结果影响不大,但在用单克隆抗体测定抗原时,如果交叉抗原决定簇正好是所用单克隆抗体相对应的靶决定簇时,会出现假阳性结果。外源性物质外源性物质常常是由于用于免疫测定的血标本采集、贮存等不当所致。标本受细菌污染:因菌体中可能含有内源性辣根过氧化物酶,被细菌污染的标本在以辣根过氧化物酶为标记的ELISA测定中,可产生非特异性显色而干扰测定结果。标本管中添加物质的影响:抗凝剂、酶抑制剂及分离血清的分离胶等均对免疫检测有一定干扰作用。标本保存不当:在冰箱中保存过久的标本,会造成假阳性;有时抗原或抗体免疫活性减弱,也会出现假阴性。操作流程不当-造成结果的改变对HB

6、V血清标志物五项指标仅抗-HBc总抗体单阳性的血清实行了严格的复检措施,发现初、复检结果的符合率<50%。偏差如此之大是无法用实验人员操作不当解释的。抗-HBc总抗体采用竞争抑制ELISA法检测,日常工作中无论标本多少,必然是先加完血清标本后再加抗-HBc-HRP。这样,血清中的抗-HBc与抗-HBc-HRP存在着明显的“不公平竞争”。54(57.4)431812213037(39.3)211718382019(20.2)101216561010(10.6)68156557(7.4)671368206310750临界值-标本A450nm<0.30.3~0.7>0.7阴性标本数放置时间(mi

7、n)加样后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假阳性(%)放置时间minA450nm1.25~1.61.61~2.02.01~2.5>2.5-+-+-+-+025020017013021872001701305169191170130109161821611302022312812512130025416710103在加样放置时间改变后阴性标本A450nm与结果的关系放置时间min阴性标本数临界值-标本A450nm假阳性(%)假阴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