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II)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II)

ID:40695126

大小:8.16 MB

页数:45页

时间:2019-08-06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II)_第1页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II)_第2页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II)_第3页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II)_第4页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II)_第5页
资源描述: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I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医学微生物学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重点及难点标本的采集和送检病毒分离培养方法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人工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及其常用制剂第一节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标本的采集与送检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病毒感染的诊断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采集急性期标本使用抗生素冷藏保存,快速送检采集双份血清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一)病毒的分离培养动物接种鸡胚培养细胞培养动物接种应用:无敏感细胞培养的病毒优点:结果易观察,可建立动物模型缺点:要有饲养条件,费用高,有潜伏病毒,对许多人类病毒不敏感动物接种鸡胚培养优点:对多种病毒敏感,条件易控制,操作简单,成本较低缺点:无病毒增殖指

2、标;有些病毒可致鸡胚死亡鸡胚接种部位示意图单层细胞悬浮细胞根据细胞生长情况原代细胞二倍体细胞传代细胞系根据细胞来源、染色体特征及传代次数细胞培养1.原代细胞primarycells对多种病毒敏感来源困难,获取成本高可携带潜伏病毒2.二倍体细胞diploidcells对多种病毒敏感不带病毒,无致癌潜能用于病毒疫苗生产3.传代细胞continuouscell对多种病毒敏感繁殖能力高,传代时间长不能用于病毒疫苗生产病毒在培养细胞中的增殖指征:细胞病变红细胞吸附病毒干扰作用细胞代谢的改变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effect,CPE正常细胞细胞病变早期细胞

3、病变晚期红细胞吸附hemadsorption带有血凝素的病毒感染细胞后,能与脊椎动物红细胞结合鸡红细胞吸附于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风疹病毒人胚肾细胞CPE(-)埃可病毒人胚肾细胞CPE(+)人胚肾细胞埃可病毒CPE(-)CPE(+)待检标本风疹病毒(-)风疹病毒(+)病毒干扰作用viralinterference某些病毒不引起CPE,但可干扰感染同一细胞另一病毒增殖,抑制该病毒的CPE。(二)病毒的鉴定形态学鉴定血清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1.形态学鉴定光学显微镜巨细胞病毒包涵体透射电镜SARS病毒Ab方法包括Ag2.血清学鉴定用已知特异性抗体对病毒进行种、型和

4、亚型的鉴定ELISA中和试验血凝抑制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方法包括3.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对病毒的蛋白抗原、核算进行检测蛋白印迹技术核酸扩增核酸杂交基因芯片基因测序新病毒的鉴定核酸类型的测定理化性状的检测基因测序和生物对比(三)病毒数量与感染性测定50%组织细胞感染量红细胞凝集实验空斑形成试验1.50%组织细胞感染量50%tissuecultureinfectiousdose,TCID50原理:测定50%细胞出现CPE的最小病毒量以CPE作指标,判断病毒感染性和毒力测定活病毒数量++++++++++++++++++--2.红细胞凝集实验redcellagglut

5、inationtest原理:测定使红细胞发生凝集的最小病毒量测定病毒总量(活病毒+死病毒)凝集效价:能使红细胞呈++凝集的病毒最高稀释度为凝集效价,该稀释度记为一个血凝单位3.空斑形成试验plaqueformationtest原理:将适量病毒接种单层细胞,病毒增殖使感染的细胞脱落,形成肉眼可见的空斑空斑形成单位(plaqueformattingunit,PFU):由一个感染病毒增殖所致测定活病毒数量三、病毒感染的诊断形态学检查病毒成分检测血清学诊断(一)形态学检查电镜和免疫电镜检查光学显微镜检查(二)病毒成分检测病毒蛋白抗原检测EIA、FIA、Wb病毒核

6、酸检测核酸扩增技术核酸杂交技术基因芯片技术基因测序技术(三)血清学诊断中和试验血凝抑制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凝胶免疫扩散试验特异性IgM抗体检测血清学诊断的用途分离病毒为时已晚无法分离或难以分离的病毒证实分离病毒的临床意义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原理:病毒+中和抗体病毒失去感染性1.中和试验neutralizingtest检测血清中抗体的水平鉴定未知病毒对病毒进行半定量较少用于临床诊断,用于人群免疫情况的调查原理:病毒+特异性抗体+鸡红细胞不凝集带血凝素病毒感染辅助诊断鉴定病毒型和亚型2.血凝抑制试验Hemagglutinationinhibitiontest3.补体

7、结合试验Complementfixationtest原理:用已知病毒可溶性补体抗原检测病人血清中相应的补体抗体特异性低,抗体出现早,消失快近期感染指标35第二节病毒感染的特异性预防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1.人工主动免疫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疫苗重组载体疫苗核酸疫苗2.人工被动免疫免疫球蛋白血清丙种球蛋白细胞免疫制剂细胞因子逆转录病毒复制示意图第三节病毒感染的治疗第三节病毒感染的治疗抗病毒化制剂干扰素和干扰素诱生剂中草药新抗生素类治疗性疫苗治疗性抗体基因治疗剂抗病毒化学制剂核苷类药物阿昔洛韦、利巴韦林、拉米夫定等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奈韦拉

8、平、吡啶酮、甲酸磷霉素蛋白酶抑制剂塞科纳瓦、英迪纳瓦、瑞托纳瓦其他抗病毒药物金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