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

ID:40706789

大小:87.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8-06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_第1页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_第2页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_第3页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_第4页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内容:课本第48—49页,练习十一教学目标: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会用一句口诀计算两道除法算式,从而沟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在练习中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用7、8、9的口诀求商的方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复习:口算,并说一说是用哪句口诀想出商的。24÷4=15÷5=8÷2=12÷4=30÷6=25÷5=16÷4=10÷2=24÷6=15÷3=20÷4=4÷4=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六一”儿童节就要到了,学生在

2、教师的指导下,有序地准备着装扮节日的彩旗、五角星和彩球,你们看,这幅图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讲授新课:教学例1课件出示图,上面的文字开始只出现“有56面小旗,挂成8行,平均每行几面?”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计算方法。汇报交流结果,引出除数是8的除法及用口诀计算56÷8的方法。变换上题中的一个条件,将“挂成8行”换成“挂成7行”。提问:要算“平均每行几面?”应怎样列式?让学生尝试独立计算56÷7,并想一想用哪句口诀算的。汇报计算结果及所用的口诀。出示主题图中的第二组信息“有49颗五角星

3、,分给7个小组,平均每组分几颗?”(学生独立计算,并想想用哪句口诀算的,然后小组交流汇报)出示主题图中的第三组信息“有27个彩球,每9个摆一行,可以摆几行?”归纳概括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并板书。巩固练习:第49页下面的做一做。练习十一。第1、2题都是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练习。不同的是,第1题中的除数是7、8或9,而第2题中的商是7、8或9。把练的背景放在小猴爬梯摘桃和小兔过河采蘑菇的童话背景中,使学生将计算和小猴登梯摘桃、小兔过河的活动联系在一起,将枯燥的计算变得活泼有趣,提高了学生练习的兴趣。练习时,可以采用人人参与和集体比赛同步

4、的方式进行。如,计算第1题时将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一大组完成左边9题,另一大组完成右边9题,比一比哪一大组完成得又对又快。然后交换左右两边的算式,再比一次。这样,每人都完成了18道计算题,同时在竞争的氛围中提高练习的兴趣和信心。第3、4题是用所有乘法口诀求商的基本练习。练习仍安排在儿童喜欢的童话中。所不同的是,第3题用连线的方式完成,第4题则直接写在小猪吹泡泡的算式中。两题都要求人人动笔独立完成,使每位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技能达到较熟练的程度。第5题是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的变式练习。通过这个练习,一方面提高学生应用口诀进行计算的熟练程度,另一方面孕伏方程思想

5、。如,4×□=36,式中的“□”就是要求的未知数,将它用一个字母代替,就变成了一个方程。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读题:“4和几相乘等于36?”通过指导学生读题,使学生具体地、早期地感受方程的思想。第6题是一道综合练习。它将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和比较百以内数的大小综合在一起,意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练习时,应引导学生逻辑地分析思考:要比较算式的大小,就是要比较算式的结果(积或商)的大小,因此应先求出各算式的积或商,然后再来填空。第7、9、11题是直接用除法的含义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练习。3道题呈现的方式是图文并茂,让学生在具体的

6、、熟悉的背景中根据已有的信息提出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合适的算法。指导学生练习时,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1)认真读题(读懂文字和图意)的习惯;(2)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3)根据已知信息提出问题的习惯。这些习惯的养成有助于促成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8、10题是综合练习课的内容,是利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习。两题呈现的方式不同,第8题是表格式,让学生在表格中填出商;第10题是“函数”式,通过计算商一定的除法,渗透函数思想(被除数变了,要使商不变,则除数也应相应地变化)。这里只是渗透,让学生有直观感知即可。两题在计算方面的要求是一致

7、的,要达到正确、较熟练。第12题是百以内加、减、乘、除的基本练习,也是考察学生口算技能的掌握程度。组织学生练习时,应注意:(1)让人人参与,可将得数直接写在书上;(2)培养学生有一定的速度观念,使多数学生大约用1.5~2分钟的时间完成;(3)树立“加、减、乘、除我都会,我能学好口算”的信心。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数学知识?解决问题(1)教学内容:课本第54—55页例2、3,练习十二教学目标: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

8、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