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2013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ID:40714184

大小:1.12 M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8-06

2013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_第1页
2013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_第2页
2013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_第3页
2013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_第4页
2013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3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一、理解常见的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对文言实词的考查,重点在辨析常见的古今词语,认定多义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特定意义。古今词义的差别,概括起来,有下列五种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名称说法变化。知识结构二、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对文言虚词的考查,重点在阅读材料中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理解并解释词语。首先要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然后在具体的语境中仔细判别、比较、推断。三、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对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考查,大致有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宾语前置、

2、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了解这些特殊句式与用法,也是要求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具有理解和辨别能力。一、全面掌握文言字词1.字音   要能顺畅地朗读文言文。达到这一要求,读准字音是首要条件。文言文及古代诗歌中一些字的读音。例如,“厝”、“腠”、“黠”、“琊”、“蔌”、“缶”、“滁”、“肴”、“恂”、“怡”、“偕”等要重点掌握。考点精讲2.通假字   通假现象是文言文的一种语言现象,它也是丰富文言语汇的一种表现形式。通假字的读音有两种情况:一是通假字和本字读音不同,要按本字读音读。如“河曲智叟亡以应”中:“亡”通“无”,读“wú”。另

3、一种通假字和本字读音相同。如《岳阳楼记》中“百废具兴”,“具”和“惧”读音相同,都读jù。对通假字的字义要按本字意义理解。3.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指的是有的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改变了原来的词性而变成的别的词性。常见的词类活用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判断一个词是否是活用,要看它的语法功能,就是看它处在什么位置上。如:“愿为市鞍马”中,“市”原是名词,意思是集市。由于它在动词谓语位置上就活用为动词“买”,句子译做“愿意为此买鞍马”。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是不能作状语的。但是在文言文中,名词

4、可以直接修饰动词,作谓语动词的状语。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是名词,用在动词“运”前作状语,译为现代汉语则是:“用箕畚运到渤海的边上。”4.一词多义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这就叫一词多义。一般地说,一词多义的各个义项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理解多义词,要了解其在古汉语中的词义,并且结合语境去判断它的含义,特别是要注意在读文言文的过程中多作积累。文言文的词义是比较复杂的,遇到一个用现代汉语词义解释不通的文言词,一方面要区别古义、今义,还要看到

5、这个词有几个意义,哪个词义在句中最恰当。在一个句里,怎样确定一个词究竟用多义词中的哪个意义呢?这就要紧密地联系上下文,认真地阅读,认真地分析,以找出正确的答案。答题时,要防止不认真地看原句,分析语意,而随便写上一个。5.古今义异同   古今词义的变化,分几种情况:①有的古今词义相同。有少量的词,几千年来词义没什么变化。例如:人、土、星等。②大多数词义已发生了变化如,“牺牲”的古义是“祭祀用的猪、牛、羊等”。如《曹刿论战》中的“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而现在的意思是“为正义事业献出了生命”,如“无数革命先烈牺牲了他们

6、的生命”。③还有一些词古今词义相差不大,要特别注意,防止用现代的词义去理解文言文意义。例如。“妻子'。古时指“妻子儿女”,今单指“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指“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指“无出路的困难境地”。二、掌握特殊文言句式常见的特殊文言句式有以下几种: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状语后置句,被动句等。1.判断句     现代汉语用“是”“不是”表示判断,而古代汉语多用“者”、“也”句式表判断,如:陈涉者,阳城人也。2.省略句   古汉语表达简略,往往省掉某些句子成分,常见的有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的省略。如:永州

7、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3.倒装句   文言文在表述过程中,常改变词序和句序,改变主语一谓语一宾语的顺序。常见的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状语后置等。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          微斯人,吾谁与归?(宾语前置)          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          苛政猛于虎也。(状语后置)4.被动句   主语不是动作的发出者,而是受动者,现代汉语多用“被”表被动,而古汉语多用“为……所……”。如:其印为予群从所得。三、翻译与背诵的方法1.句段的翻译   提倡直译(古诗词除外),

8、做到字字落实。翻译时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准确的原则,就是用现代汉语如实地表达原文的语意。二是通顺的原则,就是要通畅连贯。在翻译时要注意方法:第一,将单音节词变为现代汉语的双节音词。因为文言文是以单音词为主,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为主。第二,要注意调整好语序,注意添上省略的部分,注意文言文语法与现代汉语语法之间和表述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