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曲病浸染流行及防治技术

稻曲病浸染流行及防治技术

ID:40721588

大小:567.1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8-06

稻曲病浸染流行及防治技术_第1页
稻曲病浸染流行及防治技术_第2页
稻曲病浸染流行及防治技术_第3页
稻曲病浸染流行及防治技术_第4页
稻曲病浸染流行及防治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稻曲病浸染流行及防治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稻曲病浸染流行及其防治技术简介一、基本概况稻曲病是由子囊菌(Ustilaginoideavirens)引起的一种真菌病害。该病1878年由Cooke首次报道。该病在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等地区近40个国家都有发生。过去多年来,稻曲病在四川和国内其他稻区发生危害一直十分轻微,一般仅局限于在部分常规稻品种迟栽迟熟田和山区冷凉迟熟稻田发生。是比较典型的次要病害。但最近几年,稻曲病在国内各稻区呈暴发趋势。次生薄壁分生孢子三生薄壁分生孢子越冬菌核、厚垣孢子或子囊孢子萌发稻曲病侵染循环示意图侵染水稻引起发病侵染水稻引起发病形

2、成菌核、厚垣孢子或子囊孢子越冬二、稻曲病菌无性阶段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液体培养获得的分生孢子,是薄壁的分生孢子。—薄壁分生孢子可萌发直接形成新一代薄壁分生孢子,并可以不断重复此过程。—子囊孢子、厚垣孢子和菌核萌发产生的次生孢子和三生孢子,也是薄壁分生孢子,与液体培养获得的薄壁分生孢子在大小、形态特征以及萌发特性等方面完全相同。—薄壁分生孢子可以直接侵染水稻引起发病,成为初次侵染源。子囊孢子、厚垣孢子和菌核均虽然可作为稻曲病的初次侵染源,但都是先萌发产生薄壁分生孢子,再由薄壁分生孢子完成侵染。—薄壁分生孢子在稻曲

3、病病害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稻曲病菌无性阶段形态特征(Ⅰ)液体培养产生的分生孢子及其次生孢子的形态和萌发特征5000倍扫描分生孢子稻曲病菌无性阶段形态特征(Ⅱ)厚垣孢子及其次生孢子的形态和萌发特征4000倍扫描厚垣孢子萌发产生的分生孢子三、稻曲病菌有性阶段形态特征形态结构子座及子囊壳外部形态子囊壳开始消解子囊壳消解后露出的子囊稻曲病菌有性阶段形态特征子囊和子囊孢子的形态结构成簇的子囊(370×)单个子囊(370×)一个子囊中的8个子囊孢子(370×)单丝状子囊孢子稻曲病菌有性阶段形态特征子囊孢子的萌发及其后代孢

4、子的特征子囊内子囊孢子萌发产生的分生孢子着生在子囊顶部(370)子囊孢子产生的分生孢子着生在已消解的子囊壳顶端(3380)同一个子囊孢子的萌发过程稻曲病菌有性阶段形态特征子囊孢子的萌发及其后代孢子的特征252627282930稻曲病菌有性阶段形态特征子囊孢子的萌发及其后代孢子的特征四、稻曲病菌薄壁分生孢子的生物学特性—培养时间对薄壁孢子萌发的影响稻曲病菌薄壁分生孢子生物学特性—pH对薄壁分生孢子萌发率的影响稻曲病菌薄壁分生孢子生物学特性—水分对分生孢子萌发的影响菌株水分条件处理不同时间后的萌发率(%)5h17

5、h41h4d8dUv-2水中91.5692.8990.7890.0093.22100%RH90.0081.6777.3378.6785.5625%RH2.222.220.1100.11Uv-12水中86.6786.3385.8987.4592.45100%RH85.4560.4484.5681.4580.3325%RH6.894.330.220.110.11稻曲病菌薄壁分生孢子主要生物学特性—基质养分对薄壁分生孢子萌发影响较大,纯水不利于孢子萌发,PSA最适于孢子萌发;葡萄糖则强烈抑制孢子萌发,马铃薯煮汁既可抵消

6、葡萄糖的抑制作用,又可刺激孢子萌发。—薄壁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2~31℃,以28℃最好,高温抑制孢子萌发而不利于稻曲病发病,温暖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薄壁分生孢子萌发对酸碱度敏感,以pH6~7最适宜。—用振荡培养法获的薄壁分生孢子,培养10天后,孢子的萌发率开始下降;在水中保存8天萌发率不变,而在25%RH中5h萌发率即迅速下降。—田间越冬的厚垣孢子,在水稻生长季节逐渐从休眠状态复活,萌发产生薄壁分生孢子,这些分生孢子可在稻田中长期存活并不断繁殖,条件适合时即可侵染水稻引起发病。五、高效诱发稻曲病的人工接种

7、技术不同基质处理的菌株Uv-2接种后的发病情况-Ⅰ高效诱发稻曲病的人工接种技术不同培养时间的菌株Uv-2接种后的发病情况-Ⅱ高效诱发稻曲病的人工接种技术不同接种时期接种菌株Uv-2后的发病情况-Ⅲ发病情况接种时期粤优938武育粳3号淮9805发病率%破口前10~13天65.963.460破口前6~9天92.9298.3387.19破口前0天000病指破口前10~13天14.620.380破口前6~9天53.4933.9921.94破口前0天000高效诱发稻曲病的人工接种技术不同时段接种菌株Uv-2后的发病情况-Ⅳ

8、发病情况接种时段粤优938武育粳3号淮9805发病率%8:00-10:0091.6727.428.712:00-14:0015.760016:00-18:0092.9298.3387.19发病指数8:00-10:0033.893.043.412:00-14:002.520016:00-18:0053.4933.921.94高效诱发稻曲病的人工接种关键技术小结采用培养5~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