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失眠述评(中医推拿)

中医药治疗失眠述评(中医推拿)

ID:40722216

大小:2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06

中医药治疗失眠述评(中医推拿)_第1页
中医药治疗失眠述评(中医推拿)_第2页
中医药治疗失眠述评(中医推拿)_第3页
中医药治疗失眠述评(中医推拿)_第4页
中医药治疗失眠述评(中医推拿)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药治疗失眠述评(中医推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药治疗失眠述评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精神、生理、环境、疾病等因素均可导致失眠,影响其情绪,增加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危险,严重的失眠可使人体糖耐量异常,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和康复的能力低下,并加重原有疾病或诱发其他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心脏病发作,增加脑卒中的发病风险。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失眠发生率为45.4%,美国为32%-35%,英国为10%一14%,芬兰为11.9%,日本为21%u1。目前临床治疗失眠的方法可分为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两大类,中医对失眠的治疗体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特点,无论是内服

2、中药,还是针灸、推拿等均有独到之处,能有效改善睡眠,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下就中医药对失眠的治疗现状予以分析。失眠的病因病因有关失眠病因病机论述,最为经典的当推明代张景岳所著《景岳全书·不寐》所言:“不寐证虽病不一,然惟知邪正二字则尽矣,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明确指出了针对不同病因病机的治疗方法,即“有邪而不寐者,去其邪而神自安也。故凡治风寒之邪必宜散,如诸柴胡饮及麻黄、桂枝、紫苏、干葛之类是也。火热之邪必宜凉,如竹叶石膏汤及芩、连、栀、柏之属是也。”,“无邪而不寐者,必营气之不足也”,“皆宜以养营养

3、气为主治。”其有关失眠的学术思想法在后世不断得到运用和发展。近几年来,一些研究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对失眠的病因病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魏相玲等¨1认为失眠一症病因颇多,但临床上以虚症多见,常见心脾不足造成血虚而导致不寐。邢佳等"1对100例失眠患者的中医辨证要素进行判断,结果火热证占92%,血虚证79%,气郁证78%,气虚证74%,这4个辨证要素的出现率均在70%以上,失眠伴情绪障碍较单纯失眠与气虚证关系更密切。认为火热证、血虚证、气郁证和气虚证是失眠常见的辨证要素,失眠病机复杂,虚实夹杂者多见;失眠伴有情绪障碍在一定程度与气虚证相关。黄韬等H1对170例失眠症患者的发

4、病因素、主症及常见兼症和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认为失眠症患者大多与精神情志因素有关,病程较长,除入睡困难,易醒,醒后难于入睡,早醒等主症外,多见头晕、乏力、眼皮沉重、口干、易汗、畏寒等兼症表现,失眠症病机特点以肝郁血结,气化不利,阴阳二虚为本,气机失调,痰湿、瘀血互结为标。治疗多以益阴和阳、调肝化瘀、祛痰利湿而取效。这些研究结果丰富和完善了失眠的病因病机内容。对临床治疗有较好的指导价值和实践意义。失眠的临床治疗1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基本特色和核心内容,反映在失眠的诊疗中也必须遵循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在临证实践中,一些研究者根据中医理论,结合患者临床表现

5、的不同,四诊合参,进行审因论治,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黄金元等1分3型辨治失眠60例,其中阴亏血少型以滋阴补血安神为法,予天王补心丹加减化裁;痰热内扰型以清热化痰,熄风安神为法,予温胆汤加减化裁;食滞内停型以消食和胃,健脾安神为法,治予保和丸加减化裁,结果显示临床痊愈19例,显效24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有效率达88.33%。崔美玉等旧’治疗失眠56例,根据中医的辨证分型,分为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神不交,痰热内扰,胃气不和等型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艾司唑仑片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有效率为58.93%‘。吴世贵等"1采用辨证分型治

6、疗失眠40例,将失眠症分为肝郁化火(14例)、痰热内扰(7例)、心脾两虚(9例)、阴虚火旺(10例)4种证型,分别采用丹栀逍遥散、温胆汤、归脾汤、黄连阿胶汤为基础方剂随证加减进行治疗,有效率达到92.5%。2固定方药固定方药在中医某一证型的治疗中具有较大的优势,但不可否认,在对一些疾病的治疗中固定方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医在疾病的诊疗中不但强调辨证论治,同时也重视辨病论治的科学内涵。一些研究者将历代一些名方用于失眠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徐文姬哺1用天王补心汤治疗顽固性失眠156例,痊愈119例,显效21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有效率96.15%。

7、不少医家通过不断探索,临床中不断实践,总结出独具特色的治疗失眠的良方。张广智认为失眠总因心脾肝肾及阴血不足为病,其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自拟宁心助眠汤(酸枣仁(打碎)、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各309,百合、生地、夜交藤各209,清半夏、远志、黄连各129)水煎午后及晚睡前各服1次,配合晚临睡前药渣煎水泡足治疗顽固性失眠143例,治愈104例,好转34例,未愈5例,有效率为96.5%。孙热军认为失眠多因思虑过多或劳累过度损伤心脾,造成血的生化乏源,以至心虚血亏,心神失养而不眠,自拟参芪五味片(南五味子、党参、黄芪、酸枣仁)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