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乐器家具纸鸢

竹编乐器家具纸鸢

ID:40722516

大小:24.26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8-06

竹编乐器家具纸鸢_第1页
竹编乐器家具纸鸢_第2页
竹编乐器家具纸鸢_第3页
竹编乐器家具纸鸢_第4页
竹编乐器家具纸鸢_第5页
资源描述:

《竹编乐器家具纸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竹编器具历史文化起源中国的陶器也始于新石器时代,它的形成与竹编的编制密切相关,先人在无意中发现涂有黏土的容器在经火烧过后不易透水,可以盛放液体。于是以竹藤编制的篮筐作为模型,再在篮筐里外涂上糊泥,制成竹藤胎的陶培。在火上烘烤制成器具。后来人们直接用黏土制成各种成形的胚坮,就不再使用竹编编织。但是还是对竹藤几何图形十分喜爱,便在陶培半干状态在其表面拍印上模仿篮、筐、席等编织物的纹样作为装饰。发展在殷商时代,竹藤的编织纹样丰富起来。在陶的印纹上出现了方格纹、米字纹、回纹、波纹等纹饰。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竹

2、的利用率得到扩大,竹子的编织逐步像工艺方面发展,竹编图案的装饰气味越来越浓,编织也日见精细。     战国时期还出了一位致力于竹编技艺研究的人,他就是泰山。战国时期的楚国编织技法也已经十分发达,出土的有:竹席、竹帘、竹笥(即竹箱)、竹扇、竹篮、竹篓、竹筐等近百余件。   秦汉时期的竹编沿袭了楚国的编织技艺。1980年我国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出土的“秦陵铜马车”底部铸有方格纹,据专家分析,这方格纹就是根据当时竹编席子编织的方格纹翻铸的。   此外,竹编也被能工巧匠们制成小孩的玩具。灯节活动自唐代以来就在民

3、间流传,至宋代已经十分流行。一些达官贵人往往会请制灯艺人创制精致的花灯。其中一种就是以竹篾扎骨,在外围糊上丝绸或彩纸。有的还用竹丝编织作为装饰。     龙灯起源于汉代,到宋代更为盛行。龙头,龙身大多以竹篾作内骨编制而成,龙身上的鳞片也往往用竹丝扎结。还有一种叫“竹马戏”的民间小戏。自隋唐起流传至今。戏的演出与马相关,如《昭君出塞》等,演员骑的马用竹子做成。     明代初期,江南一带从事竹编的艺人不断增加,游街窜巷上门加工。竹席、竹篮、竹箱都是相当讲究的工艺竹编。尤其以竹编最为著名。益阳的水竹凉席

4、创始于元末明初。明代中期,竹编的用途进一步扩大,编织越来越精巧,还和漆器等工艺结合起来,创制了不少上档次的竹编器皿。如珍藏书画的画盒、盛放首饰的小圆盒、安置食品的描大圆盒等。”褐漆竹编圆盒“是明代官宦人家使用的一种竹编圆盒。     明清时期,特别是乾隆以后,竹编工艺得到全面发展。江浙一带出现了竹篮。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中国南方各地的工艺竹编勃勃兴起。竹编技法和编织图案得到完善,汇集起来已经由150余种编织法。     故事清末民初,东阳竹艺的杰出代表当数著名匠师马富进,他曾为咸丰皇帝的老

5、师李品芳家制作的一对托篮,花上千余工,仅漆工就耗费一年零3个月,精致非凡,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他制作的竹编工艺品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商品博览会中获奖。他制作的另一作品“魁星点斗”,在1929年西湖博览会展出,轰动一时,博览会总报称:“一魁星独足立于鳌头上,作活跃点斗之势,头部,耳、口、鼻俱全。四肢部,手指、脚趾一一分清,上身袒露,下身着盔甲。胸部背部,均表现股肉凸凹之状,飘带飞舞,骨立筋张,全身皆是竹丝编成,不假他材……竹编人物妙到如此,诚所未见,竹制品中绝无可伦比者。”[7]马富进在该届西博

6、会上被授予“竹编状元”奖匾。同时,该总报告称“东阳许美辉所制的细篾篮,非常精致,亦是能人。”由此可见,东阳竹编工艺早在清末民初已达到当时国内乃至国际的一流水平,为时人所赞美。竹席相传很早以前,当地有一个叫姚焕奎的人,他上山砍柴,忘记了带绳子,正在发愁无法捆柴的时候,看到对面山上有一片绵竹林,于是他去砍了一根绵竹,破成若干细蔑丝,扭成绳用以捆柴,这时他发现细篾丝柔软如麻,坚韧不断。从此,姚焕奎经常用绵竹捆柴或捆绑别的东西。后来,当地不少人知道了绵竹的这种用途,也去砍竹破篾扭绳使用。经过逐渐发展,人们又

7、用它编织草鞋,竹篮等。刘家世代祖传是竹匠,工艺远近闻名,整个桃花江竹海都有刘家竹席的踪影。刘家的竹席,品质优良源于一次偶然的经历。原来,当时的制席工艺师傅都采用两到三年的竹子制席取其嫩、成本低易于成型的特点。一次京城客商来桃江采购,见当地的凉席质量好,一次就将当地几乎所有的凉席都买走了,制席师傅们销量好,当年都做的特别的多,以至竹林中两年的嫩竹子都采空了。刘家的祖先就将林中以前制作成本高、难成型的老竹取下制席。结果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批老竹制出来的席比以前的席更加清凉、耐用,而且具有更好的光泽,

8、简直“妙不可言”。于是刘家这种只采用竹林里这种成年老竹制席的习惯就流传下来了。乐器历史文化“八音”就是我国最早按乐器的制造材料来对乐器进行分类的方法,最早见于《周礼·春宫》,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páo)、竹”八类:“金”类包括钟、铃、鎛(bó)、镛(yōng)、铙(náo)、笙钟、颂钟等;“石”类包括玉磬(qìng)、、笙磬、颂磬、鸣球等;“土”类包括埙(xūn)、缶(fǒu)等;“革”类包括县鼓(xiàngǔ)、鼗(táo)、应鼓、搏拊(bófǔ)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