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序功能图设计方法

顺序功能图设计方法

ID:40734456

大小:376.5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8-06

顺序功能图设计方法_第1页
顺序功能图设计方法_第2页
顺序功能图设计方法_第3页
顺序功能图设计方法_第4页
顺序功能图设计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顺序功能图设计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6章顺序控制梯形图 的设计方法使用起保停电路的顺序控制梯形图设计方法以转换为中心的顺序控制梯形图设计方法使用SCR指令的顺序控制梯形图设计方法本章内容鼓风机和引风机的控制。6.1使用起保停电路的顺序控制梯形图设计方法基本方法:使用起保停电路关键:找出每一步的起动条件和停止条件6.1.1单序列的编程方法根据顺序功能图设计梯形图时,可以用存储器M来代表步。某一步为活动步时,对应的存储器位为1,某一转换实现时,该转换的后续步变为活动步,前级步变为不活动步。很多转换条件都是短信号,即它存在的时间比它激活的后续步为活动步的

2、时间短,因此应使用有记忆功能的电路和指令来控制代表步的存储位。大家想一想,前面我们所学的哪些指令或者程序段具有记忆的功能?异步电动机控制电路什么是起保停电路?PLC控制系统鼓风机和引风机的控制时序图可分多少步?鼓风机和引风机的顺序功能图每一步的启动条件和转换条件?启动条件:其前级步为活动步,并且转换条件满足。停止条件:后续步转换为活动步。鼓风机和引风机的顺序控制梯形图鼓风机和引风机的顺序控制梯形图输出电路部分6.1.2选择序列的编程方法分支的编程方法合并的编程方法6.1.3并行序列的编程方法分支的编程方法和并的编程

3、方法此方法中,用某转换所有前级步对应的存储器位的常开触点与转换对应的触点或电路串联,(该串联电路即起保停电路),用它作为使所有后续步对应的存储器位置位(使用置位指令)和使所有前级步对应的存储器位复位(使用复位指令)的条件。在任何情况下,代表步的存储器位的控制电路都可以用这一原则来设计,每一个转换对应一个这样的控制置位和复位的电路块,有多少个转换就有多少个这样的电路块。这种方法有规律,容易掌握,不容易出错,适用于设计复杂的顺序功能图的梯形图程序。6.2以转换为中心的顺序控制梯形图设计方法下面以某组合机床的动力头控制系

4、统为例说明。6.2.1单序列的编程方法使用这种编程方法时,不能将输出位的线圈和置位指令和复位指令并联。6.2.2选择序列和并行序列的编程方法S7-200PLC提供了三条顺序控制指令:其中S是顺序控制继电器,用S的位状态表示步的活动状态(前面两种方法中用M的位状态表示步的活动状态);一个SCR段对应于顺序功能图中的一步;S位的状态决定对应的SCR段程序是否执行.6.3使用SCR指令的顺序控制梯形图设计方法6.3.1顺序控制继电器指令梯形图语句表指令功能LSCRs_bitSCR程序段开始(步开始)SCRTs_bitSC

5、R转换(步转换)SCRESCR程序段结束(步结束)SCRS_bit(SCRT)S_bit(SCRE)1、不能在不同的程序中使用相同的S位;2、不能在SCR段之间使用JMP及LBL指令,即不允许用跳转的方法跳入或跳出SCR段;3、不能在SCR段中使用FOR,NEXT和END指令。注意,使用SCR时有如下限制6.3.2单序列的编程方法1、哪个S位置位,对应的哪个步的SCR段程序才会执行;2、每一步的SCR段程序由步开始指令开始,步结束指令结束,两者之间有动作输出及步转换的内容;3、SM0.0的作用;6.4复杂程序的设计

6、方法实际的PLC应用系统往往比较复杂,复杂系统不仅需要的PLC输入/输出点数多,而且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很多工业设备都需要设置多种不同的工作方式,常见的有手动和自动(连续、单周期、单步)等工作方式。确定程序的总体结构分别设计局部程序程序的综合与调试设计思路与步骤具有多种工作方式的系统的顺序控制梯形图设计方法6.5程序的内容和质量除控制功能外,通常还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初始化程序:在PLC上电后,一般都要做一些初始化的操作。其作用是为启动作必要的准备,并避免系统发生误动作。2)检测、故障诊断、显示程序:应用

7、程序一般都设有检测、故障诊断和显示程序等内容。3)保护、连锁程序:各种应用程序中,保护和连锁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它可以杜绝由于非法操作而引起的控制逻辑混乱,保证系统的运行更安全、可靠。PLC程序的内容模拟调试将设计好的程序写入PLC后,首先逐条仔细检查,并改正写入时出现的错误。用户程序一般先在实验室模拟调试,实际的输入信号可以用钮子开关和按钮来模拟,各输出量的通/断状态用PLC上有关的发光二极管来显示,一般不用接PLC实际的负载(如接触器、电磁阀等)。PLC程序的调试现场调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