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ID:40737138

大小:4.88 MB

页数:37页

时间:2019-08-06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_第1页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_第2页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_第3页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_第4页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夏朝商朝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朝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汉朝公元前207年__灭六国____灭夏____伐纣_____王烽火戏诸侯战国____________起义____之争商汤武王七雄周幽秦陈胜吴广楚汉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自主学习(一)请同学们快速的阅读课本“西汉的建立”,然后思考:1.西汉的建立者,时间以及都城?2.西汉建立之初,社会呈现出什么样的景象?一、西汉的建立建立者:汉高祖刘邦建立时间:前202年定都:长安朝代建立三要素汉高祖刘邦2.我国跨公元前后的朝代是()A秦朝B夏朝

2、C春秋D西汉AD《汉书·食货志》记载:西刚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1.根据材料,说一说,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人口锐减,土地荒芜牛车2.当时的社会为什么会处于这样的境况?秦的暴政长期战乱造成的3.汉初的统治者的首要问题是什么?西汉建立初期,社会呈现什么样的景象?C面对汉初的社会和经济状况,汉高祖刘邦实行______________政策,以恢复经济.休养生息休养:休息保养;生息:人口繁衍。休养生息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

3、建立和“文景之治”第三单元秦汉时期西汉的建立为防止人民的反抗,刘邦吸取秦朝因暴政而亡的教训,采取了“反秦之弊,与民休息”的政策——汉得天下后,刘邦曾说:"我马上打得天下,要诗书何用!"陆贾反驳说:"马上得到天下,岂能在马上治理!"随后陆贾援引历史,以商周和秦朝的兴亡为例,向刘邦说明行仁义的重要性。刘邦听后面有惭色,便命陆贾著书论述秦亡汉兴、天下得失的道理,以资借鉴。汉初经济凋敝,社会动荡不安;秦亡教训1、背景:二、休养生息政策自主学习(二)请同学们快速的阅读课本“休养生息政策”,然后思考:汉高祖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有哪些?①兵皆罢归家②释奴为民③鼓励耕织④轻徭薄赋2.内容:二、休养生息

4、政策汉初经济凋敝,社会动荡不安;秦亡教训1、背景:3、“农,天下之大本也。…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鼓励农桑1、“兵皆罢归家。”2、“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4、“减田租,复十五税一。”“令士卒从入蜀、汉、关中者皆复终身(免徭役)。”解甲归田释奴为民轻徭薄赋解读以下材料,将材料与右边的相关词语连接起来。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汉初经济凋敝,社会动荡不安;秦亡教训1、背景:二、休养生息政策2、内容:3、结果:汉初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①兵皆罢归家②释奴为民③鼓励耕织④轻徭薄赋C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西汉第五位皇帝。前196年,

5、汉高祖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前180年,吕后死,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汉景帝刘启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和发展其父汉文帝的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文景之治”。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汉文帝刘恒第五子,西汉第六位皇帝。刘启在位16年,葬于阳陵。什么是“文景之治”?自主学习(一)请同学们快速的阅读课本有关“文景之治”,然后思考:汉文帝、汉景帝是否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具体措施有哪些?汉文帝、汉景帝的措施: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汉书·文帝纪第四》农,天

6、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汉书·景帝纪第五》①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②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汉文帝汉文帝时期,把服役由一年一次改为三年一次为发展农业生产,汉景帝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在位的第一年,虽然复收田租,坚持三十税一。他即位的第二年,就免去天下田租的一半,十三年后,完全废除了田租。汉文帝、汉景帝的措施:③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刑苛法。汉文帝废除连坐,废除肉刑。把墨(脸上刻墨)改为髡钳城旦舂(头发剃光、脖子上套铁圈服劳役),把劓(割鼻子)改为笞三百(打三百板子),把斩左趾(斩去左脚)改为笞五百(打五百板子),把斩右趾(斩

7、去右脚)改为弃市(死刑)。汉景帝有感于文帝规定的笞刑过重,受笞者即使幸免不死,也往往落下终生残疾,因而改革主要针对笞刑进行,措施有二:一是减少笞数。二是规定刑具规格、受刑部位和行刑程序。刑具笞杖用竹板做成,长五尺,宽一寸,末梢厚半寸,须削平竹节;笞打的部分是臀部;笞打过程中不得换人。这样就减轻了笞刑的强度,降低了笞刑对犯罪者身体的伤害程度,也减少了受笞刑而死的数量。汉文帝、汉景帝的措施: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dan),肉二十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