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应用资料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应用资料

ID:40755983

大小:20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07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应用资料_第1页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应用资料_第2页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应用资料_第3页
资源描述: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应用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点与直线问题(1)点P(x0,y0)到直线Ax+By+C=0的距离(运用本公式要把直线方程变为一般式)(2)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运用此公式时要注意把两平行线方程x、y前面的系数变为相同的)(3)点P(x,y)关于Q(a,b)的对称点为P'(2a-x,2b-y)(4)直线关于点对称:在已知直线上任取两点A、B,再分别求出A、B关于P点的对称点A′、B′,然后由两点式可得所求直线方程.(5)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要抓住“垂直”和“平分”设P(x0,y0),l:Ax+By+C=0(A2+B2≠0),若P关于l的对称点的坐标Q为(x,y),则l是PQ的垂直平分线

2、,即①PQ⊥l;②PQ的中点在l上,解方程组可得Q点的坐标例1求点P=(–1,2)到直线3x=2的距离解:例2已知点A(1,3),B(3,1),C(–1,0),求三角形ABC的面积.解:设AB边上的高为h,则AB边上的高h就是点C到AB的距离.AB边所在直线方程为即x+y–4=0.点C到x+y–4=0的距离为h,因此,例3求两平行线l1:2x+3y–8=0l2:2x+3y–10=0的距离.解法一:在直线l1上取一点P(4,0),因为l1∥l2,所以P到l2的距离等于l1与l2的距离,于是解法二:直接由公式例4、求直线3x-y-4=0关于点P(2,-1)对

3、称的直线l的方程解析:设直线l上任一点为(x,y),关于P(2,1)对称点(4-x,-2-y)在直线3x-y-4=0上.∴3(4-x)-(-2-y)-4=0∴3x-y-10=0 ∴所求直线l的方程3x-y-10=0例5.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直角顶点C和顶点B都在直线2x+3y–6=0上,顶点A的坐标是(1,–2).求边AB、AC所在直线方程.(AC的直线方程为:3x–2y–7=0AB的直线方程为:x–5y–11=0或5x+y–3=0.)1.分别求点到下列直线的距离:(1);(2);(3);2.若点到直线的距离等于4,求的值;3.若直线与直线平行,求两直

4、线的距离;4.已知中,点在直线上,若的面积为,求点的坐标;5.若直线通过直线和直线的交点,并且点到直线的距离为,求直线的方程;6.已知一个三角形的顶点为,直线,且将的面积分成相等的两部分,求的方程;7.求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的坐标;8.如图,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点A,且与轴交于点B.(1)求点A和点B的坐标;(2)过点A作AC⊥轴于点C,过点B作直线l∥轴.动点P从点O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沿O—C—A的路线向点A运动;同时直线l从点B出发,以相同速度向左平移,在平移过程中,直线l交轴于点R,交线段BA或线段AO于点Q.当点P到达点A时,

5、点P和直线l都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设动点P运动的时间为t秒.①当t为何值时,以A、P、R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8?②是否存在以A、P、Q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是坐标原点,点A的坐标是(﹣4,0),点B的坐标是(0,)(>0).P是直线AB上的一个动点,作PC⊥轴,垂足为C.记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点P´不在y轴上),连接PP´,P´A,P´C.设点P的横坐标为.(1)当=3时,①求直线AB的解析式;②若点P′的坐标是(﹣1,),求的值;(2)若点P在第一象限,记直线A

6、B与P´C的交点为D.当P´D:DC=1:3时,求的值;(3)是否同时存在,,使△P´CA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思路点拨】(1)①利用待定系数法考虑。②把(﹣1,)代入函数解析式即可。(2)证明△PP′D∽△ACD,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成比例求解。(3)分P在第一,二,三象限,三种情况进行讨论。10.已知直线(<0)分别交轴、轴于A、B两点,线段OA上有一动点P由原点O向点A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过点P作轴的垂线交直线AB于点C,设运动时间为秒.(1)当时,线段OA上另有一动点Q由点A

7、向点O运动,它与点P以相同速度同时出发,当点P到达点A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如图1).①直接写出=1秒时C、Q两点的坐标;②若以Q、C、A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B相似,求的值.(2)当时,设以C为顶点的抛物线与直线AB的另一交点为D(如图2),①求CD的长;②设△COD的OC边上的高为,当为何值时,的值最大?【思路点拨】(1)②分两种情形讨论。(2)①过点D作DE⊥CP于点E,证明△DEC∽△AOB。②先求得三角形COD的面积为定值,又由Rt△PCO∽Rt△OAB,在比例线段中求出t值为多少时,h最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