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住宅“与”老城区住宅“再生

“装配式住宅“与”老城区住宅“再生

ID:40757042

大小:249.04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7

“装配式住宅“与”老城区住宅“再生_第1页
“装配式住宅“与”老城区住宅“再生_第2页
“装配式住宅“与”老城区住宅“再生_第3页
“装配式住宅“与”老城区住宅“再生_第4页
“装配式住宅“与”老城区住宅“再生_第5页
资源描述:

《“装配式住宅“与”老城区住宅“再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装配式住宅”与“老城区住宅”再生在中国实行的问题浅析混凝土结构始于欧美国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引进于中国,并且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但是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的弊端也越来越凸显出来。在国外出现了装配式的住宅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技术也相当的成熟;中国现今的状况想要广泛的运用这种装配技术,目前是存在很多的问题的。一、中国装配式住宅的发展历程1、现状时间上处于试验初期,有待推广据相关数据,中国现今的城市化率约为46%,即城市化中期还尚未达到,中国市场对住宅建设的需求量还属巨大.近年来,政府部门和各地开发商都开始

2、探索住宅工业化发展途径。有些城市政府将工业化住宅用于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中,并受到欢迎和认可。2、我国的住宅工业化历程,则分如下阶段:上世纪50年代起,我国提出并推行以建筑施工为主体,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而推行的建筑工业化,主要是指预制构件在工厂加工,现场施工装配的建筑.1992~1994年,这期间我国编制了《中国21世纪议程》白皮书,将人居环境列为重要的内容,开始了住宅科技产业化示范工程的准备工作.1995~1998年,“国家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全面实施,构建了中国住宅产业的总体框架.1998年至今,我国

3、住宅建设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及消费热点,住宅产业现代化已从施工领域,科技领域登上了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的舞台.3、理论稍显薄弱,重视于近几年将关键词“装配式住宅”“工业化住宅”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分别得到15和85的研究篇章,文章的数量反应了中国在“装配式工业化住宅”研究领域的薄弱,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实践的薄弱。而从时间上看,对工业化住宅较为全面的认识从2006年开始,集中与近几年。4、由汶川地震助推的“预制装配式住宅”汶川地震留下了大量灾民,承接灾民的安置,政府需要在短时间内建设大量的过度安置房。装配式住宅以其“短期

4、工期”的优点在汶川灾民安置房中脱颖而出且被大量应用。伴随着全国人民对汶川灾民的关注,装配式住宅也大量进入全国人民、住宅行业有关人士的视角并得到些许关注。二、装配式住宅在中国发展所存在的不足1.需要全面的建立标准化的体系.2.改变传统方式的建房观念.3.住宅产业化潜力巨大,产业链还需要不断的更新和发展.4.初期建筑建造设计需要结合后期再生问题,问题考虑全面.5.创新改变千遍一律的模式化建筑景观设计模式.三、中国老城区住宅再生现状从实践上看,现今的国内住区再生现状大致可分为两类:1.推倒重建优点为利于城市现代化形象的塑造、模式

5、化的建设周期相对短。缺点为高碳。2.原有基础上的建造优点为节约资源和能源、减少建筑垃圾的排放、原住区传统生活文化的连续。缺点为建筑结构改造加固、管道设备维修更新等技术难题的处理。从理论上看,研究处于相对缺乏状态。将“住区再生”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检索,只收到4篇文章,3篇是“住区再生的相关研究”的系列文章,1篇是工厂宿舍实例介绍。如上均反映出我国住区再生的相对滞后。四、对于中国住区再生现状的认识,可采取建设性措施。1.城市中心型:通过有效的手段将商业环境与居住环境隔离(城中村);2.城区型:住区环境的综合整治并尽可能与周边的城

6、市开发相呼应(城中村);3.城市边缘型:室外环境的优化和促进住区的活力(废弃地)。根据国内某些再生住宅的实例案例分析可采取以下再生方法:1)并户处理2)装配式增减3)高龄者的辅助设施配建4)外观美化.依据旧居住区类型可分为两种:1)传统民居型2)工业化住宅型.五、中国在住宅建设的发展前景认识中国在住宅建设方面现今需求量还是很大的,因而装配式工业化住宅在国内发展正日益热潮;然而前期工业化住宅的更新又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因而在装配式工业化住宅的发展与更新并存中,旧工业化住区更新应如何面对?其发展前景如何?都是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7、。六、中国在装配式住宅与老城区住宅的再生问题上的学习与创新。目前,瑞典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住宅制造国,他们的住宅预制构件达95%,欧洲各国都到瑞典去订制住宅,通过集装箱发运。这说明,在工业化住宅时代,工地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工厂,是产品流水线,他要求标准和模数要非常的到位。瑞典在住宅制造及家居用品系列化方面拓展出了巨大发展空间.这点是值得我国来全面系统的学习与借见的.但是基于本国的文化需要探索出一套适合本国的道路。在创新方面可走以下几个方面:1.学习国外在住宅上的更新方法及在内容上融合独有的中国文化(以空间塑造、构建装饰为

8、主要基点)。2.从材料上考虑低碳的竹制等。3.利用中国公有制为主体的优势筹集住区再生资金。4.现状的“装配式住宅”发展需给后期“住区再生”留空间。以上内容由图建达低碳研发团队搜集整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