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下

中国古代史下

ID:40767997

大小:55.64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8-07

中国古代史下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下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下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下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下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玄武门之变:是唐初李世民兄弟争夺皇位继承权的政变。唐高祖李渊称帝后,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但在建立唐朝的过程中,李世民战功卓越,大大威胁了李建成的地位。太子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拉拢四弟李元吉共同对付李世民。双方结党营私,斗争愈演愈烈。武德九年(626)六月四日,李世民先发制人,设伏于宫城北门玄武门,将一同参加早朝的李建成、李元吉射杀,并挟持了唐高祖,发动政变夺权,史称“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被立为太子,李渊被迫交出实权,李世民即位,是为唐太宗。2、租庸调制:租庸调制是均田制下的赋役制度。租庸调以丁为单位征纳,每年租栗二石,

2、调绢二丈及棉三两(或折纳布、麻)。服正役20日,可按每日折三尺纳绢替代,是为庸。如在20日后意外加派正役,加15日免调,30日租调全面。租庸调制对唐前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高宗、武后后逐渐走向衰败。唐代安史之乱爆发原因及对唐代社会的重大影响。爆发原因:a: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遭受破坏,土地关系出现新变化:人口增加,受永业田的人越来越多,政府控制的土地减少,均田制无法正常维持;土地兼并;b府兵制瓦解,“内重外轻”军事格局遭受破坏,出现府兵逃亡情况;c节度使权力膨胀,“外重内轻,尾大不掉”军事局面形成;d统治集团的腐败堕落加剧了天宝年间的危机。

3、影响:a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b唐王朝对外民族斗争退出守势;c形成地方藩镇割据;d造成中央宦官势力的急剧膨胀。陈桥兵变:赵匡胤策划的夺取后周政权的军事政变。后周显德六年(959),后周世宗柴荣病死,继位的恭帝只有七岁,主少国疑。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原曾结为义社兄弟,在军队中握有实权。次年元旦,赵匡胤奏报北汉和辽朝会师南下,于是朝廷命他统率诸军北上抵御。大军行至开封东北的陈桥驿,部下把皇帝穿的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正月初四,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逼使恭帝禅位,轻易地夺取了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建元建

4、隆,仍都开封,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3、澶渊之盟:北宋与辽在澶州缔结的一次盟约。北宋景德元年,辽承天皇太后和辽圣宗耶律隆绪发兵南下,十一月,抵达黄河边的重镇澶州城北,威胁宋朝的都城东京开封,宰相寇准力请宋真宗亲征。当宋真宗和寇准一行同往澶州的途中时,契丹大将十二月萧挞览在前线被宋军埋伏的床子弩射死,契丹士气大挫,加上孤军深入,开始有议和之意。宋真宗急于议和,与辽朝签订了屈辱的“澶渊之盟”。约定:宋辽约为兄弟之国,两国以白沟河为界,;宋每年输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称为“岁币”。靖康之难:宋代钦宗靖康年间金灭北宋的事件。靖康元年(1126)正月,

5、金军南下,渡过黄河,直抵北宋东京开封城。宋钦宗派使者赴金营求和不成。金军攻城,宋守军多次击退金军。但宋钦宗仍继续与金议和,答应了金赔款和割地的要求。金撤军北归。同年八月,全军再次南侵。闰十一月初,东京城破,宋钦宗亲赴金营,献上降表。从十二月起,全军大肆搜刮宋廷的府库及官、民户的金银钱帛。次年四月,金军俘徽、钦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戚北撤。宋朝皇室的宝玺、舆服、法物、礼器、浑天仪等也被掠去,金兵退走前,立宋朝投降派头目张邦昌做傀儡皇帝,国号楚。北宋灭亡。又因靖康元年为丙午年,亦称此事件为“丙午之耻”。程朱理学:宋元时期思想文化领域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

6、。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主,糅合佛、道唯心主义思想而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周敦颐、张载、二程和朱熹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周敦颐是理学的先驱和奠基者,张载也是早期的理学创始人之一,程颢及其弟程13颐共同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有系统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对北宋理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他们哲学体系的核心是“理”或“天理”,二程关于“理”的思想学说为程朱理学奠定了基础。朱熹是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使理学思想更丰富、更缜密,由此奠定了理学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地位。《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北宋司马光撰。全书294卷。《通鉴》记载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到后周世

7、宗显德六年,共1362年的历史。司马光患历代史籍浩繁,学者难以遍览,因欲撮取其要,撰编年史。宋神宗赐书名为《资治通鉴》。元丰七年书成,历时十九年。《通鉴》由司马光总其大成,是一部集体编写的著作。协修者有刘恕、刘破、范祖禹三人。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且文字优美,叙事生动,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历来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古代之史家绝笔。《通鉴》于叙事外,还选录前人史论,又以“臣光曰”的形式,撰写史论,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的政治、历史观点。它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一直受到此后史学

8、家的推崇,成为后代编年体史书的典范。注释《通鉴》的有南宋史炤《通鉴释文》和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