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德育走向

中小学德育走向

ID:40773858

大小:112.00 KB

页数:63页

时间:2019-08-07

中小学德育走向_第1页
中小学德育走向_第2页
中小学德育走向_第3页
中小学德育走向_第4页
中小学德育走向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小学德育走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小学德育走向发表时间:2010年5月12日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浏览次数:1089次摘要:学校作为未来现代社会公民的培育场所,教育网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道德教育方面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我国己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转型带来社会结构、经济体制、分配方式、人的价值观、人的生活方式等一系列的深刻变化,把握新时期学校德育变革的基本走向是当代中国教育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中不可回避的具有全局性的重要问题。新世纪的德育(主要指道德教育)走向

2、如何,与社会转型有关,与我们具有怎样的德育理念,怎样进行德育改革有关。德育理念是德育的根本指导思想,提升德育理念是德育深层次改革的需要,是德育改革的最高境界。本文共分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为导论,通过梳理已有的相关文献提出问题,在现代社会大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应该如何系统理解当代中小学德育走向,把握中小学德育走向给我国学校德育带来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产生的缘由,并阐述了本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第二部分为中小学德育走向的时代背景,以现代中小学德育所处时代环境为切入点,着重从社会与人的发展、学校教育的发展二个不同维度分析社

3、会转型深入阶段现代中小学德育受到的外部影响,并以此作为研究依据。第三部分为对以往传统中小学德育的问题审视,具体从培养目标:培育顺民,逻辑建构:知识为本,课程性质:分科课程,德育方式:简单灌输,德育资源:局限校内,德育评价:甄选鉴别,价值取向:强调一元,这七个不同的角度对传统中小学德育问题进行全面的梳理与剖析,描述了中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现象及其带来的不良危害。第四部分为当代中小学德育走向,具体从培养目标:塑造公民,逻辑建构:立足生活,课程性质:综合课程,德育方式:关注对话,德育资源:全面开放,德育评价:注重发展,价

4、值取向:多元并举,这七个不同的维度全面剖析了在现代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当代中小学德育走向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德育带来哪些具体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产生的缘由。通过对当代中小学德育走向的研究,将透视出国家、学校、个人作为德育主体,三者之间关系的历史性变革。关键词:中小学德育走向社会转型一、导论(一)问题的提出现在的中小学生是21世纪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状况,不仅是当前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之一,而且对我国未来的社会风貌和民族精神有着决定性的影响。2004年3月,国家颁布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

5、一步加强和改革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5月10日至11日,中共中央又在北京召开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在会上发表了题为《全党全社会共同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大力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讲话。学校作为未来现代社会公民的培育场所,教育网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道德教育方面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我国己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转型带来社会结构、经济体制、分配方式、人的

6、价值观、人的生活方式等一系列的深刻变化,把握新时期学校德育变革的基本走向是当代中国教育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中不可回避的具有全局性的重要问题。在现代社会大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应该如何系统理解当代中小学德育走向,把握中小学德育走向给我国学校德育带来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产生的缘由,需要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地探究。(二)研究现状为了使自己对当前学校德育走向的问题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把握,我首先做的工作就是搜集和阅读各种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教育界的学者们所撰写的有关基础教育改革和中小学德育改革著作以及近些年发表的关于德育走向、德育发展

7、趋势探讨的文献。通过对这些文献的整理和研究,明晰当前转型期深入阶段的德育走向领域的研究现状。关于现代德育走向的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德育走向的主要特征、所处的时代背景、具体表现形态三个方面。首先,关于德育走向的主要特征。第一,班华教授曾明确指出:“对德育现代化或现代德育的理念,可能有多种理解,我认为其主要特征,就是关怀人、关怀人的德性发展,或者说它的根本精神就是以道德主体(儿童)的德性发展为本,走向主体一发展性的德育。”第二,刘海珍在借鉴上述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主体性德育是当代德育发展的趋势,主体性德育是在受教育

8、者主体意识的内驱力和主体能力外显力的结合。”她还突出强调:“主体性德育指向尊重和唤醒主体性意识,倡导和发挥主体能力,主体性德育在认识和实践中完成。”第三,叶澜教授2002年发表文章把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进入新的特征及近20年来中国教育改革的进程作为把握学校变革任务的切入点,剖析现代型学校与近代型学校相比具有哪些特质。其次,关于德育走向所处的时代背景。第一,班华教授指出:“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