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压缩语段-下定义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压缩语段-下定义

ID:40779541

大小:365.32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8-07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压缩语段-下定义_第1页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压缩语段-下定义_第2页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压缩语段-下定义_第3页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压缩语段-下定义_第4页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压缩语段-下定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专题复习:压缩语段-下定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压缩语段——下定义考点阐释下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就是把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揭示出来。这类题目,要求我们用高度压缩的语言,揭示出事物最本质的特点。一般是为我们提供一个详细完整的信息材料,里面包含一个确切的信息术语,而与信息术语相关的信息都在材料中。例(2009·福建高考)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心理咨询”下定义。①心理咨询是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活动。②这种活动必须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来妥善处理各种心理问题。③这种活动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播媒介来达到咨询目的。答案: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

2、方法,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播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活动。答案: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言语、文字或其他信息传播媒介,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教育的活动。“下定义型压缩语段”题的方法1.明确概念,掌握形式。2.理解材料,确定大概念。3.分析材料,筛选本质特征。4.整合信息,合理表达。第一步:明确概念,掌握形式。下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就是把概念所反映对象的本质属性揭示出来。表达时一般用“被定义概念”=“对其本质特征的描述”+“大概念”的形式。第二步:理解材料,确定大概念。下定义时,首先需要在提供的材料中找一个比该概念

3、大一级的概念,即大概念。如果提供的材料中没有恰当、现成的,就需要根据材料的内容自己确定。如给“直角三角形”下定义,就得先确定“直角三角形”是一种“三角形”,那么“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大概念。第三步:筛选本质特征。所谓本质特征,是指这一种概念区别于其他概念的突出特征。这一步骤中,既要准确筛选语段中的关键信息,确保重点不缺失,又要归纳相同信息,删除重复或冗余信息,保证语句简洁。第四步:整合信息,合理表达。把被定义概念、本质特征、大概念,用“是”、“叫”等一类词连起来,使之符合下定义的格式,并做到文通句顺。难点突破:下定义要求考生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本质

4、属性进行概括.因此,需要汰除本质属性之外的信息.例1.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为“遗传”下定义。1.遗传是一种生物自身繁殖过程。2.这种繁殖将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进行。3.在这一过程中,生物将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4.这种繁殖过程所产生的结果是与亲代相似的复本。参考答案:遗传是指生物按照亲代所经历的同一发育途径和方式,摄取环境中的物质建造自身,产生与亲代相似的复本的一种自身繁殖过程。结论:1.删除重复信息。一般定义题所给材料并不能直接用来组合,各句内容之间往往有交叉重复,这就需要汰除它们,然后再进行语句组合。例2.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

5、,为“因特网”下定义。1.因特网是一种新的媒体,它与19世纪的报刊和20世纪的广播、电视不同。2.它跨越时空,全球一网。3.它信息无限,时效性强。4.它集文、图、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为一体。参考答案:因特网是集文、图、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为一体,跨越时空、全球一网,信息无限、时效性强的一种新的媒体。结论:2.删除比较信息如果定义材料中出现被定义概念与相关概念特点的比较内容,不属于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征,要汰除。例3.阅读下面文字,筛选、整合相关信息,为“光活化农药”下一定义。20世纪初,人们研究了吖啶、荧光素等染料在光照下的杀虫作用。70年代,约荷等人又研究了卤代

6、荧光素对家蝇的光动力作用,将光活化农药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潮。研究中人们发现,一些物质平时并没有毒性,但进入生物体内以后在光诱导的氧化作用下,会变得有毒,从而对家蝇、大蚁、象鼻虫等害虫起到毒害作用。这些物质还具有在自然界迅速降解为无害物质的特性,困此很适合制成农药。近年来,光活化农药的优点和应用前景正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参考答案:光活化农药是用某些平时无毒,但进入生物体后在光照下产生毒性,又可以迅速自然降解为无害物质的物质制成的一种杀虫药(农药)。结论:3.删除原因、背景信息有些定义题所给材料,在介绍一个概念或事物时,往往先交待这个事物或概念出现的时代背景,或者

7、客观条件,或者发展状态,或者具体原因,这些信息不属于事物或概念的本质属性,应汰除。例4.根据下面一段材料,给“阙”下一个定义。(不超过45字)据专家介绍,在汉代,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建筑物。在显宦富豪的宅第、宫室、衙署、城门的两旁,都要立阙,它显示着王权的威严、门第的高贵。由于汉代人“视死如生”,所以墓室前也都修建门阙。阙就是楼,立在大门的两边,像两座小楼阁,中间是人进出的通道。古代的阙有木阙和石阙两种。研究表明,木阙今天已荡然无存,而建造在宗庙祠堂、墓室神道两旁的石阙,历尽千年沧桑,却得以存留一小部分。参考答案:阙是古代修建在宅第、宫室、衙署、城门、祠庙、陵墓前

8、的左右各一、中间通人的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