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流程图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流程图

ID:40786614

大小:343.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7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流程图_第1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流程图_第2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流程图_第3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流程图_第4页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流程图_第5页
资源描述: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流程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7年中考专题复习《框图流程图》教学案★目标导引1、进一步复习巩固常见物质的性质,知道“框图流程图”题型的的解析方法2、能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工业生产中的物质分离除杂、制备、净化等问题3、体会化学技能对生产生活的引导意义,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自主探究1、请同学们根据上图中流程图的箭头上的提示写出相应化学方程式:①②2、从石灰石获得高纯度CaCO3的流程如下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成分A、B、试剂1、试剂2。2、上述流程中有的物质可以再利用,请在流程图上用箭头标示再利用的路线(箭头要求:从可利用的物质出发,指向利用该物质的环节)。

2、一、化工流程图题型的结构1、题头(引入信息)→题干(提取信息,应用解题)→题尾(得出结论或产品)。2、“箭头”:箭头进入的是投料(即反应物),出去的是生成物(包括主产物和副产物)。可逆线表示物质循环使用。●合作探究二、框图流程图题型------1、从混合物中分离、提纯某物质例1:为分离NaCl和CaCl2两种固体组成的混合物A,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试回答:(1)为何要添加过量Na2CO3?。(2)滤液D的成分是:。(3)实验得到的NaCl经分析含有杂质,杂质是,引入杂质的原因是什么框图流程图题型------2、从一种物质生成另一种物

3、质例题2(2012烟台)空气中CO2浓度的持续走高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一些科学家认为,人类不仅要努力减少CO2的排放,还要尽快想办法清除空气中过多的CO2。为此,他们设想了一系列“捕捉”CO2的方法。方法Ⅰ:一些科学家利用太阳能加热的反应器“捕捉空气中的CO2,如下图所示步骤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方法Ⅱ:另一些科学家利用NaOH溶液的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如图2所示.(1)NaOH的溶液喷成雾状是为了(2)如图a环节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方法二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有评价:上述两种方法在化学原理上都是可行的,但在实际应用中

4、仍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方法Ⅰ主要是受到地域和气候的限制;方法Ⅱ主要框图流程图题型------3、工业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例3、某校化学实验室废油桶中收集了溶有大量FeSO4、CuSO4的废液,此外还有一些不溶性杂质.若废液直接排放到下水道不仅造成重金属污染,而且造成浪费.该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处理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两步操作的名称:操作1是,操作2是(2)金属X是 ,其加入废液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溶液Y是 ,利用其除去铜中杂质,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方法归纳三、框图流程题的解题方法找:在题头中找

5、出目的,并用笔划出关键词,知道做什么,分离、提纯、还是制备审:从题干→问题→框图迅速浏览一遍,审清题意,分析原理,理解操作整:整合信息,规范答题。先完成与题干无关的简单问题注意:⑴试剂用量若过量就会有剩余⑵反应后产生的物质,一定有⑶检验时要避免发生干扰,若有干扰,要记得排除干扰⑷除杂试剂要过量、过量试剂要除净★体验成功—中考链接1、(2016)工业烟气脱硫就是将烟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硫除去。一种采用“双碱法”脱硫的工业流程示意图如下:(1)吸收塔中,用NaOH溶液吸收SO2,生成和H2O。NaOH溶液喷成雾状能充分吸收SO2的原因是。(2)沉

6、淀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氧化室中,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反应。(4)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有利于节约成本。2、(2014)除去氯化镁粉末中混有的少量氯化钡、氯化钠和硫酸钾。步骤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滤液B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步骤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滤液C中一定含有的阴离子是;步骤③中乙溶液是(填化学式)溶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