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I)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I)

ID:40788495

大小:637.60 KB

页数:51页

时间:2019-08-07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I)_第1页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I)_第2页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I)_第3页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I)_第4页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I)_第5页
资源描述: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I)》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十七章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alhormones)-甾体类化合物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各种类固醇的总称。概述分类:(按生理作用)盐皮质激素→球状带分泌(醛固酮;去氧皮质酮等)糖皮质激素→束状带分泌(氢化可的松;可的松等)性激素→网状带分泌(雄激素;少量雌激素)水盐的代谢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影响性生理肾上腺皮质激素分类及功能皮质激素结构及构效关系基本结构为甾核C3的酮基C4-5的双键C17的β醇酮基C20的羰基34520活性必要集团第一节糖皮质激素类药糖皮质激素分泌调节1.受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调节2.昼夜节律3.应激时分泌

2、增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生理作用——影响物质代谢1、糖代谢:合成↑(促进糖元异生),分解↓→肝糖元、肌糖元↑,血糖↑2、蛋白质代谢:合成↓,分解↑,造成负氮平衡。致肌肉消瘦、皮肤变薄、生长减慢、伤口愈合延缓;3、脂肪代谢:合成↓,分解↑,四肢脂肪↓(激活四肢脂肪的脂酶),并重新分布(向心性肥胖、水牛背、满月脸);4、水和电解质代谢:有较弱的盐皮质激素的作用,可致钠水潴留、低K血症。抑制维生素D及钙、磷吸收,促进肾脏排出,长期使用可引起低钙血症,致骨骼疏松(自发性骨折)1.吸收:口服快而完全,并可肌注、静注及局部封闭。注射给药发挥作用

3、的快慢与制剂有关(水溶液>混悬液),混悬液肌注吸收慢,可维持24小时,混悬液局部封闭(关节腔、肌肉、韧带)可维持1周左右。2.分布:在肝中含量最高,其次是血浆。氢化可的松血浆蛋白结合率90%,其中80%与皮质激素转运蛋白(CBG)特异性结合,10%为白蛋白。CBG在肝中合成,雌激素可促进其合成。肝脏疾病时,CBG合成↓肾病时CBG排出↑游离型药物↑,作用增强。与双香豆素合用竞争血浆蛋白结合,则双香豆素需减量。【药动学】3.代谢:主要在肝中。C4与C5间的双键被加氢还原,然后是C3的酮基转为羟基,羟基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失活)泼尼松→泼尼松龙→A环双

4、键裂解严重肝功能不良者用氢化可的松或泼尼松龙;血浆T1/2:90~200~300分钟,而生物半衰期:8~24~36小时。说明在血药浓度下降至有效血浓度以下时,仍具有生物活性,效应仍存在。4.排泄:结合的与未结合部分经肾从尿中排泄【药动学】抗炎作用免疫抑制作用抗毒作用抗休克作用血液与造血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促进消化【药理作用】特点:广泛、复杂、与剂量有关1、抗炎作用炎症的发生与发展刺激理化↓病原体(细菌、病毒、立克次体等)↓抗原-抗体炎症介质释放(H、PG、LT、P、缓激肽、SRS-A、细胞因子、NO等)溶酶体膜破裂(多种蛋白酶和水解酶释放)↓血管扩张、通透性↑、渗出↑、细胞

5、浸润↓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后期成纤维母细胞增生、血管增生、肉芽形成疤痕、粘连炎症介质抗炎特点:①非特异性:对各种刺激有效,能抑制感染性炎症和非感染性炎症(与特异性抗炎不同,如青霉素只对G+菌有效);②对炎症的各个阶段都有效:抑制PG及LT合成(抑制磷酯酶A2,减少花生四烯酸即AA的合成);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各种水解酶的释出;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透明质酸酶的活性)抑制炎症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的趋化、游走。炎症介质抑制成纤维母细胞的增生,从而抑制肉芽组织生成,防止疤痕的形成和粘连。抑制某些细胞因子的产生:如白介素1、白介素3、肿瘤坏死因子等。从而

6、抑制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抑制可被细胞因子诱导的NO合成酶,使NO生成↓,而NO可增加炎症部位的血浆渗出、水肿形成或组织损伤。注意:炎症反应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炎症后期的反应更是机体组织修复的重要过程。糖皮质激素在抑制炎症的同时,也降低了机体的防御功能,导致感染扩散或延缓创口愈合。抗炎机制基因效应:GCS与GR结合,Hsp90、Hsp70被解离,GCS-GR复合物活化,进入核内,与靶基因启动子序列的糖皮质激素反应元件(GRE)负性糖皮质激素反应元件(nGRE)结合,相应转录增加或减少,通过mRNA影响蛋白质合成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过程2、免疫抑制与抗过敏作用活化、增殖与分

7、化B、T细胞具有识别、记忆及杀灭功能。当抗原进入体内后,由巨噬细胞吞噬处理,再通过巨噬细胞与淋巴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使T、B淋巴细胞特异性地识别抗原,进行一系列的转化,生成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并产生“记忆”,当抗原再次出现时,即可发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以“杀灭”入侵体内的抗原。因此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起着防御的功能。抑制免疫过敏反应的多个环节: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破坏参与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使其糖代谢障碍,细胞萎缩,解体);小剂量抑制细胞免疫(阻碍淋巴母细胞增殖,加速致敏淋巴细胞破坏);大剂量抑制体液免疫(抑制B细胞转化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