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部门经济学考试作业

公共部门经济学考试作业

ID:40806395

大小:90.6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07

公共部门经济学考试作业_第1页
公共部门经济学考试作业_第2页
公共部门经济学考试作业_第3页
公共部门经济学考试作业_第4页
资源描述:

《公共部门经济学考试作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公共部门经济学考试作业学院工学院专业11级水利水电工程姓名刘江韬二〇一三年六月八号一、试比较公共产品与私人物品的区别。1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的和排他性的货物,私人物品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和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公共物品规模效益大初始投资量大,使私人企业或市场不愿意提供难以提供或提供难以做到有效益,因而一般由政府或其他公共部门提供,而私人物品的效用边界清楚,市场是提供此类物品的最佳方式.2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是一对概念。经济学家们区分的标准是否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私人物品是指那些物品数量将随任何人增加对它

2、的消费而相应减少,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特点的产品。公共物品是指任何人如果增加对这些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人所可能得到的消费水平,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点的产品。所谓竞争性或抗争性,是指如果要增加一个消费者对该产品的消费,就必须增加产量,从而增加产品的成本;所谓排他性,是指只要一个人消费了某一产品,另一个人就不能同时消费这种产品。3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基本标准是:排他性与非排他性,竞争性与非竞争性。公共物品的基本特征是具有非排他性与非竞争性,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例如:国防/警察。私人物

3、品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和排他性等特征的物品,例如:服装/电视机二、试分析外部性的类型及其对于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类型:正外部性/负外部性。1.外部性是指某一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对其他经济单位所施加的非市场性影响,非市场性是指一种活动所产生的成本或利益未能通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而是无意识强加于他人的.外部性有正的外部性,有些称之为正外部经济,这是指一个经济主体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积极影响,无偿为其他人带来利益。相反,产生负向外部影响的经济活动。给其他经济单位带来消极影响,对他人施加了成本。称之为负外部性。

4、外部性的例子很多,如一个养蜂的人和裁种果树的农场主之间相互施加了正的影响,他们的行为为典型的外部经济,农场主为蜜蜂提供了蜂源,提高了养蜂生产者的产量。同时,峰蜜采蜜过程中加速果树的授粉,提高水果的产量,双方互相无意识地为对方带来好处,企业排放污染源的例子是典型的外部不经济。2.外部经济影响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影响:外部性的存在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以及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的不一致,导致资源的配置不当。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如果某种产品的生产产生了正外部性,则其产量将可能小于社会最优的产量。如果某种产

5、品的生产产生了负的外部性,则其产量将可能超过社会最优的产量。换言之,当存在外部经济效果时,完全竞争的市场不能保证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同时能够使社会福利趋于最大化。一、试分析公共选择理论及主要观点。公共选择理论援用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选举行为、官僚主义、党派政治和公共财政等论题进行的解释。公共选择理论有三个学派,他们是罗切斯特学派、芝加哥学派和弗吉尼亚学派。罗切斯特学派:赖客是该学派的领袖人物。该学派有两个特点:一是坚持用数理方法来研究政治学,在投票、互投赞成票、利益集团和官员研究中使

6、用数学推理;二是坚持把实证的政治理论与伦理学区分开来。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有贝克尔、佩茨曼等。芝加哥学派的自由主义色彩尤其是“反历史”的色彩最为明显。该学派认为,经济学家可以观察、解释和描述历史过程,但是不能影响历史过程;改变这个世界的努力总的来说是枉费心机的,是对本来就稀缺的资源的一种浪费。弗吉尼亚学派:代表人物有布坎南和塔洛克等。该学派的特色是强调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和宪法政治经济学。他们认为,个人是社会秩序的基本组成单位,政府只是个人相互作用的制度复合体,个人通过复合体做出集体决策,去实现他们

7、相互期望的集体目标。只有个人才做出选择和行动,集体本身既不选择也不行动。社会选择仅仅是个人做出的选择和采取的行动的结果。二、试分析公共财政的含义、及中国公共财政体制建立。含义:公共财政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是国家以社会和经济管理者的身份参与社会分配,并将收入用于政府的公共活动支出,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充分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公共财政的基本功能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法制规

8、范和宏观调控。我国1998年开始进行公共财政建设和公共财政体制创新。公共财政是对传统财政理念的重大突破,强调财政的公共、公平和公益性质。在公共财政理念下,财政不是面对某一部分人而是面向所有公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解决社会公共问题。这是财政体制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和国力不断增强,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适应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变化的必然要求和结果,反映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创新,反映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和公共服务职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