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感染的临床与实验室诊断

阴道感染的临床与实验室诊断

ID:40848122

大小:3.25 MB

页数:58页

时间:2019-08-08

阴道感染的临床与实验室诊断_第1页
阴道感染的临床与实验室诊断_第2页
阴道感染的临床与实验室诊断_第3页
阴道感染的临床与实验室诊断_第4页
阴道感染的临床与实验室诊断_第5页
资源描述:

《阴道感染的临床与实验室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阴道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我们应该做什么?------从技术角度对阴道微生态评价系统的诠释王加义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会阴道感染诊疗中的主要问题:---------诊疗不规范!突出表现----“诊断不充分”诊断不充分表现:目前的主要手段:“望、闻、问”50%不做实验室检查基本不做微生态评价阴道感染的临床与实验室诊断我们应该做什么?阴道感染的临床与实验室诊断1、应该关注阴道微生态阴道原籍菌(乳酸杆菌)数量:8x107cfu/ml5%95%123由六种不同种类的细菌以及念珠菌、支原体等组成。正常育龄妇女阴道内有200种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阴道内形成生态平衡。阴道菌群(阴道的

2、微生态系统)阴道微生态的概念阴道粘膜上皮细胞纵切面示意图(过路菌)乳杆菌(原籍菌)(条件致病菌)是由不同种属的宿主传来的是其自身宿主个体对其无免疫反应或低免疫反应,是宿主个体固有的菌群是由同种属不同宿主个体传来的维持酸性环境形成保护性菌膜抑制微生物增殖乳酸杆菌正常阴道菌群作用阴道微生态平衡的核心:维持乳酸菌特别是H2O2LB在阴道菌群中的优势地位!在阴道粘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性菌膜,防止入侵微生物在阴道粘膜上定植乳酸杆菌产生的乳酸使阴道分泌物维持酸性环境;乳酸杆菌产生的H2O2可抑制CA、细菌等条件致病菌的增殖。。。抑制HIV、HPV、支原体、衣原体的增殖。乳杆菌数量减少,生化指标改变,阴

3、道微生态破坏阴道菌群失调各类阴道炎加重阴道菌群失调各种诱因各类阴道炎的共性:---阴道微生态破坏!乳酸菌%厌氧菌%需氧菌%支原体%LB-LB正常80-10070-10010-400-3020-40AV10-4010-3020-3070-8030-50BV10-500-1050-7010-3040-60滴虫阴道炎10-400-2010-300-3020-40霉菌阴道炎20-500-3020-3010-4020-30老年性阴道炎0-200-1020-4060-8030-40菌群演变造成菌群结构改变,特点:1、厌氧菌、需氧菌及CA等条件致病菌大量增加2、乳酸杆菌特别是产过氧化氢乳酸菌减少或消失

4、所有的阴道感染都源于或伴有阴道微生态改变!护理生殖道关注微生态最重要!全国妇产科感染协作组提出:将阴道微生态恢复正常作为阴道炎治疗的终极目标!通过形态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所获得的阴道菌群数量和功能方面的信息分析阴道菌群结构的演替机体反应水平阴道微生态评价的内涵A、正常优势菌功能生物学标志B、致病微生物与条件致病微生物增殖的生物学标志C、机体反应性的生物学标志了解菌群数量的变化湿片镜检(超高倍显微镜)、革兰氏染色(Nugent)、培养形态学检查生物标志物检查了解菌群数量与功能的变化阴道微生态的评价系统预成酶酶谱分析糖苷酶:SNa、GluNA酯酶:ALP、LE肽酶:LAP、

5、Prolidase短链脂肪酸(乙酸、琥珀酸)单胺和多胺增加(胺试验阳性)菌胞壁糖类(阿拉伯醇糖)阴道微生态评价的方法学体系生物化学方法微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免疫学方法1优势菌(乳酸菌)功能的生化标志物2致病与条件致病微生物增殖的生化标志物3机体反应性的生化标志物白细胞酯酶LE乳酸菌代谢包括:过氧化氢、乳酸、乳酸菌素微生物代谢产物产H2O2乳酸菌的数量和功能是否正常(>90%H2O2正常)产H2O2乳酸菌优势菌被哪一类微生物取代支原体衣原体阴道菌群结构分析的流程细菌原虫(滴虫性阴道炎)真菌(VVC)厌氧菌感染(BV)需氧菌感染(AV)阴道感染的临床与实验室诊断2、应该关注机体的反应水平

6、阴道感染发病机理正常(微生态平衡)组织损伤/炎症病原菌释放毒素/宿主反应病原菌增殖、微生态破坏感染≠炎症!炎症是感染病原体与宿主之间相互反应的结果病原体---释放毒素(蛋白质、因子、酶)攻击宿主-------I宿主——防御系统(免疫球蛋白、因子、细胞吞噬功能)I———清除病原体结局:病原体被清除组织损伤——炎症机体反映性临床与实验室指标粘膜充血吞噬现象、细胞碎片吞噬细胞的功能----白细胞酯酶LE标本中细菌分布、排列的密集程度,即每克或每毫升标本中的菌落数。分级标准(放大倍10×100观察每视野平均细菌数)I级(记为“+”)1个~9个II级(记为“++”)10个~99个III级(记为“+

7、++”)100个以上IV级(记为“++++”)细菌聚集成团(涂片中所见细菌种类)I级(记为“+”)能辨别1~3种细菌;II级(记为“++”)能辨别4~6种细菌;III级(记为“+++”)能辨别7~10种细菌;IV级(记为"++++")能辨别11种以上细菌。(局部有无炎症---菌群的致病性)有无白细胞、脓细胞渗出,有无吞噬现象等。?菌群的密集度机体炎性反应菌群的多样性优势菌注释1:Nugent的内容NugentMethod:Score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