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店的典故传说

杨店的典故传说

ID:40848637

大小:2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08

杨店的典故传说_第1页
杨店的典故传说_第2页
杨店的典故传说_第3页
杨店的典故传说_第4页
杨店的典故传说_第5页
资源描述:

《杨店的典故传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杨店的典故传说杨店的典故传说“杨店”地名的来历杨店古驿站,始建于唐朝。杨店集镇的地形特点是东西北三面高、南面低,恰似三只大撮箕在往一只大斗里灌粮食,故当时取名为“斗山铺”。到了宋代,苏东坡被贬黄州途径杨店,被杨店遍地的桃花美景吸引,作过短期逗留,留下一段佳话。后又有邑人沈明陟游历到此,也被眼前景色陶醉,写下《咏桃驿》五律一首:“春暖桃花驿,人耕红杏村。戍楼当寺静,涧水过桥浑。雨歇莺迁树,烟消客断魂。承平经百载,闲却级烽墩。”人们曾根据诗句美称这里为“桃花驿”。明朝中期,杨店东冈(现杨店东街)有一个富绅杨廷松,开义仓以赈饥馑,構义

2、馆以安宾旅,设义学以训儒生,成义桥以济行涉,凿义井以救暑渴,置义塚以葬饿殍,被市民称之为“六义公”。加上此时杨店集镇杨姓居民增多,自此这里改称“杨家店”,简称杨店。杨店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三块碑”的来历在杨店镇红建村黄孝公路处,有一个地方叫“三块碑”。这“三块碑”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说起来与国建村乔家湾一个家族“一门三进士,叔侄两阁老”的事迹有关。清乾隆年间,乔家湾有一位举人乔志行,他亲自教育的两个儿子乔远炳和乔远瑛,先后于乾隆戊申年(1788年)和乙卯年(1795年)考中“二甲进士”。乔远炳官至朝议大夫、资政大夫;乔远瑛官

3、至太仆寺少卿、内阁侍读学士。乔远炳之子乔用迁,也于嘉庆戊辰年(1814年)考中“二甲进士”,官至太子少傅、内阁中书。这乔氏一门三位朝廷高官,勤政为民,为官清廉,深为朝野的敬重。尤其是乔用迁,身为内阁大员,一次回乡省亲,见到孝感家乡遭灾,捐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导致自己去世后竟无钱安葬。作为学生的咸丰皇帝刚刚登基,听到老师的情况后,大为震惊。问明情况后,召来时为朝官的乔用迁的堂弟乔用遴,当面予以慰问。命乔用遴回乡葬兄,并且决定由朝廷为乔氏三位朝官立碑。碑共三块,由咸丰帝亲自题写碑文,着御宫石匠刻于石碑之上,再由乔用遴送回家乡安葬。由

4、于乔家几代官员清正廉明,没有能力款待过往的官员。于是将这三块御碑立在当时的驿道、现在的黄孝公路旁边,以便让过往的官员“文官在此下轿,武官在此下马”,代为拜祭。“将军岗”的来历在杨店镇将军村和张集村交界的地方,名叫将军岗。这个将军岗是怎么来到呢?来历与杨店镇境内刘氏始祖的传说有关。杨店刘氏始祖为刘邦后裔,明朝洪武二年由江西迁来将军村刘家窑卜居。始祖二世刘思明步入仕途,官至骠骑大将军。一时名噪乡里。尤其是刘家窑族众,来到湾后的岗上欢呼:出将军啦,出将军啦!于是,这个山岗就叫将军岗。刘家窑这个村也改名叫将军村。“姑媳冰操”牌坊的来历在

5、杨店老街上,正街与西街、北街交会处,曾经矗立一座石质牌坊,上述“姑媳冰操”四个大字。原来这是明朝天启年间朝廷为旌表夏彝的妻子夏侯氏和他的儿媳王氏敕建的“姑媳双节牌坊”。居住在杨店街上的夏彝娶夏侯氏为妻,生下应图和应书两个儿子。儿子尚未成年,夏彝就病逝了,夏侯氏守寡把两个儿子抚养成人。儿子应书先娶石氏为妻,石氏生下儿子叫时亨。时亨八个月时石氏病逝。应书续娶王氏为妻。不久,应书又病逝。王氏守寡侍奉婆母、养育时亨。她把时亨培养得考上进士,当上朝官。王氏侍奉婆母达到至诚至孝的地步,一直奉养夏侯氏到古稀之年离世。王氏葬完婆母,又到应书坟前

6、痛哭,历数自己奉养婆婆、养育时亨的艰辛痛苦,一时气绝,死在丈夫坟前。她们姑媳的节操感天动地,也感动了皇上,特御封二人为诰命太淑夫人,并敕命建造了这座姑媳双节牌坊。“巡抚”村名的来历杨店镇的巡抚村,因该村柏树林(湾)于明万历年间出了一个巡抚刘应遇而得名。刘应遇,“辛卯年举于乡,辛酉年由户部员外郎擢升商洛(雒)道副使,后升右佥都御史,再晋升为甘肃巡抚。”(《孝感名人集录》载)6、“三台”“八景”的传说杨店古代留传下几处最典型的人文景观,简称“三台”、“八景”。“三台”(1)东坡亭台东坡亭台位于杨店东方村,原名自古墩。北宋杨家将有后人

7、在此建寺出家。神宗元丰五年,苏东坡路过此地,被遍地盛开的桃花吸引,曾在此作过一段时间的逗留。传说他在逗留期间与高僧谈诗论文,饮酒弈棋,并带徒授课。后人为了纪念他,曾在此建造“东坡亭”。2005年,群众集资25万重建了此亭。(2)望娘台望娘台,又称“孝子墩”,位于杨店侯庙村侯家庙东侧。传说是此地一位孝子杨侍为望娘归,用衣服兜土逐渐累积起来的一座高达丈许的土台。后人为了纪年他,曾在台上建有一亭。现在已毁,有人打算集资重建。(3)告香台据传,告香台是木兰山设在杨店的供西南朝山的香客去时告香、归时谢香之处。当时形成“日有千人朝拜,夜有万

8、盏明灯”的盛景。时至今日,还留有“早是也杨店,晚也是杨店”的说法,说的是无论早晚,香客们都得到杨店打店,次日早告香以后方去朝山。“八景”(1)三撮灌斗这是以杨店镇区的地势而得名的。因杨店镇区地势东、西、北三面高,南面低,又有三条大路会集,恰似三把撮箕灌一个斗,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