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蛋白饮料常用添加剂

植物蛋白饮料常用添加剂

ID:40850291

大小:19.4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08

植物蛋白饮料常用添加剂_第1页
植物蛋白饮料常用添加剂_第2页
植物蛋白饮料常用添加剂_第3页
植物蛋白饮料常用添加剂_第4页
植物蛋白饮料常用添加剂_第5页
资源描述:

《植物蛋白饮料常用添加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酸度调节剂植物蛋白饮料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里存在相当多的游离氨基和羧基,形成两性离子。通常,蛋白质在酸性溶液里带正电荷,在碱性溶液里带负电荷。当电离度相等时,呈中性,此时溶液的pH即为等电点。蛋白质溶液在等电点时最不稳定,容易析出沉淀。为了维持植物蛋白饮料的稳定性,防止沉淀的析出,必须通过添加酸度调节剂,调节饮料的pH,避开其等电点。1.酸味剂在植物蛋白饮料中应用的酸味剂有柠檬酸、乳酸等,其作用是调节饮料的酸度,改善饮料的风味。2.碱性剂(1)碳酸钠碳酸钠(纯碱)有结晶碳酸钠、一水碳酸钠和无水碳酸钠三种。结晶碳酸钠

2、为无色透明结晶,在空气中易风化;一水碳酸钠为白色细小结晶或粉末;无水碳酸钠为白色吸水性粉末。碳酸钠可溶于水、甘油,不溶于醇,水溶液呈强碱性,pH为11.6。能从潮湿空气中慢慢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在豆乳生产中,碳酸钠可调整溶液的pH,从而达到抑制和钝化黄豆中的脂肪氧化酶活性,减少豆腥味等异味物质的目的。碱处理和热处理配合使用,除腥效果更好。同时,碱处理可除去苦涩味,提高蛋白质的溶出率。(2)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咸。在潮湿空气和热空气中会缓慢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加热至270℃,失去全

3、部二氧化碳。遇酸强烈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水溶液呈碱性,pH为8.3(0.8%水溶液,25℃)。水溶液放置稍久,当受到振摇或加热,碱性会增强。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在植物蛋白饮料中,碳酸氢钠的作用主要是调节饮料的pH,消除豆腥味,提高蛋白质的提取率。乳化剂乳化剂是植物蛋白饮料中一类最重要的食品添加剂。植物蛋白饮料除了水分外,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食用纤维(水溶性或水不溶性)、维生素(水溶性或水不溶性)、矿物质等成分。这是一种客观不稳定分散体系,既有蛋白质在水中分散形成的悬浮液,脂肪形成的乳浊液,又有糖类和盐溶于水形成的

4、溶液。这种复杂的体系即使采用先进的设备和加工工艺,也难以达到饮料的要求,会产生脂肪上浮、蛋白质和食用纤维沉淀及色素凝聚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加入适量的乳化剂、增稠剂和品质改良剂等食品添加剂。植物蛋白饮料常用的乳化剂(1)单硬脂酸甘油酯由硬脂酸和过量的甘油在催化剂存在下,加热酯化制得甘油酯。酯化生成物有单酯、二酯和三酯。三酯就是油酯,完全没有乳化能力。双酯的乳化能力也较差,表面张力下降能力仅为单酯的1%以下。目前,工业产品分为单双混合酯(MDG,单酯含量40%~50%)、一次蒸馏分子蒸馏单甘酯(单酯含量60%~70%

5、)和二次蒸馏分子蒸馏单甘酯(单酯含量大于90%)。单甘酯为白色或微黄色粉状、球状、块状固体。凝固点不低于56℃,碘值约1.37~1.844,游离酸约1.83%~2.26%。HLB值3.8。不溶于水,但与热水强烈振荡混合时可分散在水中,为油包水(W?O)型乳化剂。由于其乳化性很强,也可以作为水包油(O?W)型乳化剂。单甘酯是乳化剂中应用面最广、用量最大的品种。在我国,它的产量占乳化剂总量的50%。单甘酯具有优良的乳化能力和耐高温性,添加于含油脂或蛋白质的饮料(如豆奶、花生奶、杏仁露等),可提高溶解度和稳定性。甘油酯有一系列

6、衍生物,如聚甘油酯、二乙酰酒石酸甘油酯、乳酸甘油酯以及新开发的水溶性单甘酯、单双甘油酯等。这些衍生物改善了甘油酯的亲水性,提高了乳化能力和与淀粉的复合性能等,使其在植物蛋白饮料加工中有更广泛的用途。单甘酯的用量:可按正常生产使用。(2)蔗糖脂肪酸酯蔗糖脂肪酸酯简称蔗糖酯(SE),由脂肪酸的低碳醇酯和蔗糖进行酯交换制得。通过控制反应的酯化程度,调节单酯和其他酯的比例,可获得HLB值3~16的不同产品。蔗糖酯一般为白色至黄色的粉末、蜡状或块状物,视脂肪酸的种类和酯化度而定。无臭或有微臭。溶于水或乙醇,水溶液有黏性和湿润性。软

7、化点50~70℃。在120℃以下稳定,加热至145℃以上则分解。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加热会被皂化。蔗糖酯对油和水有良好的乳化作用,适用于O?W型饮料的乳化和稳定,因而广泛应用于植物蛋白饮料中。使用时,先将少量水或油加到蔗糖酯中使之溶胀,然后加入所需的水或油,升温至60~80℃,搅拌溶解。蔗糖酯在饮料中的最大使用量为1.5g?kg。(3)大豆磷脂磷脂是惟一天然的有特殊营养和功能性的食品乳化剂,广泛应用于各种食品和蛋白饮料中。大豆磷脂是大豆油加工中的副产品。榨油或油脂精炼过程中得到毛磷脂,经水化分离脱除油脂,再经脱臭、脱色,得

8、到粗磷脂,粗磷脂经分离、精制,得到不同成分的磷脂产品。大豆磷脂的主要成分是卵磷脂、脑磷脂、肌醇磷脂。为浅黄至棕色透明的黏稠状液体,或白色至浅棕色粉末或颗粒。无臭或略带坚果类气味及滋味。液体纯品不稳定,遇空气或光线颜色会加深,成为不透明。精制固体磷脂在空气中能迅速氧化为黄色或棕褐色。吸湿性强。不溶于水,在水中膨润,呈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