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牦牛产业现状

中国牦牛产业现状

ID:40890103

大小:22.49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10

中国牦牛产业现状_第1页
中国牦牛产业现状_第2页
中国牦牛产业现状_第3页
中国牦牛产业现状_第4页
中国牦牛产业现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牦牛产业现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牦牛是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的特有牛种,是惟一能够充分利用青藏高原草地资源进行动物性生产的优势畜种和特有的遗传资源。它以对高海拔地带严寒、缺氧、缺草等恶劣条件的良好适应能力而成为高寒牧区不可替代的生产生活资料,可提供奶、肉、毛、绒、皮革、役力、燃料等生产、生活必需品,在高寒牧区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社会、经济地位。中国是牦牛的主产国,占世界总数1400万头的92%,分布于青海(470万头),西藏(415万头),四川(397.1万头),甘肃(112万头),新疆(25万头),云南(5万头)。蒙古是世界上第二个牦牛较多的国家,有牦牛70.95万头,占世界牦牛总数的5%,其余分布

2、在吉尔吉斯、哈萨克、尼泊尔、印度等;此外,不丹、锡金、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也有少量牦牛分布。牦牛分布区域辽阔,由于主产地的地理生态条件、草地类型、饲牧水平、选育程度、社会经济结构等不同,致使牦牛在体态结构、外貌特征、生产性能、利用方向等方面有所差异。形成中国牦牛的11个优良类群和一个培育品种大通牦牛、青海高原牦牛、环湖牦牛、长毛牦牛、甘肃天祝白牦牛、西藏亚东牦牛、西藏斯布牦牛、西藏高山牦牛、新疆巴州牦牛、四川九龙牦牛、麦洼牦牛、云南中旬牦牛。牦牛对高寒草原高度的适应性,具有肉、乳、毛、役兼用的多种经济用途。1牦牛产品的特点牦牛是青藏高原不可替代的牛种。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

3、、昼夜温差大、牧草生长期短、辐射强、气压低,牦牛在此生态条件下能正常生产和繁衍。并具有乳、肉、毛、役兼用的多种经济用途。与其他培育品种不同的生产性能和特点,在高寒草原终年放牧无补饲,生产和繁殖具有季节性。产肉性能:牦牛体重220~350kg,屠宰率50%,肉蛋白质21%~22%,脂肪2%~3%。牦牛肉暗红色,肌肉纤维粗。牦牛肉质鲜美,具有高蛋白(比黄牛高58.7%),低脂肪(比黄牛低69.8%),低热量(比黄牛低19.7%),多氨基酸(比黄牛多2种)的特点。产乳性能:牦牛在放牧状态下,在泌乳期150d,牦牛总泌乳量平均487kg,平均日泌乳量3.1kg。以第5胎最高,达52

4、0kg,平均日泌乳3.4kg。1头犊牛日哺量1.4~1.9kg,占母牦牛日泌乳量1/2~2/3。各地牦牛的产奶量差异较大,受季节、放牧管理胎次、产犊时期、挤奶次数与技术、草场类型、类群性能等相关因素有关。牦牛乳脂率高(6.73%~7.2%),可开发高档的奶粉、炼乳、黄油、奶酪、干酪素等。产毛绒性能:产毛绒1~2.5kg,产绒300~500g/头,绒细度22.07±3.62μm,净绒率约90%。牦牛绒纤维细,保暖性好,是特种高级毛纺原料,许多性能优于山羊绒和兔毛,尤其是白牦牛绒一直是世界市场的俏销产品。役用性能:牦牛可驮重60~80kg,日行20~30km,牦牛四肢强壮,蹄小

5、结实,还是牧民的交通和使役工具,它可驮、可驾、可骑、可犁,享有“高原之舟”之称。牦牛粪晒干后,还是牧民生火做饭取暖的燃料。同时,牦牛也是青藏高原独特的景观动物。牦牛和藏族人民的物质生产、文化生活、宗教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近乎是藏族民众的“图腾”动物,宗教活动、文化娱乐生活和日常祭祀都少不了牦牛。牦牛分布的区域是我国西北、西南的少数民族聚居区,是海拔3000m以上的生态脆弱区。因此,牦牛作为一种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和经济资源在青藏高原的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2发展现状2.1品种退化严重,生产性能较低长期以来落后的生产方式和闭塞的自然地理环境,导致牦

6、牛近亲繁殖严重,部分品种退化严重,畜群周转减慢。同时,畜群结构的不合理也严重影响着牦牛群体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大部分地区除饲养牦牛外,还饲养着许多马匹。另外,高龄母牛比例大,性别比例不合理,牦牛生长发育缓慢,产犊时间推迟,生产性能较低。据资料报道,现在牦牛的初生、1岁、2岁、3岁、4岁、5岁的体重分别比20世纪80年代初下降了11.53%、32.45%、40.13%、44.06%、43.24%和47.87%。2.2草场超载过牧,草畜矛盾突出目前,牦牛的饲养主要以放牧为主,虽有辽阔的天然草地,但牦牛产业至今还保持传统畜牧业养殖方式,单纯依靠对廉价现有草地资源的索取来获得收入。草

7、地长期超载过牧,冷季草场有时超载高达50%以上,牦牛主产地草地产量下降25%~35%,加之沙化、鼠虫害严重,畜牧业资源遭受破坏,草原生态日趋恶化,草地生态明显失衡。由于草地退化,牧草产量和质量持续下降,草畜矛盾日益突出。2.3良种体系善不健全牦牛选种不科学。长期以来,对种公牛不进行科学的选择和培育,随意在亲代中留种,致使畜群平均生产水平下降,留种用公牛只考虑其母亲产奶量的高低,不注意种牛本身表现及体质发育状况。而母牦牛一般必留,不予任何选择。牦牛配种方法不合理。除大通牦牛外,其他牦牛类群主要以自然交配为主,公母比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