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冯至早期的叙事诗创作【毕业论文】

论冯至早期的叙事诗创作【毕业论文】

ID:409114

大小:93.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7-07-30

论冯至早期的叙事诗创作【毕业论文】_第1页
论冯至早期的叙事诗创作【毕业论文】_第2页
论冯至早期的叙事诗创作【毕业论文】_第3页
论冯至早期的叙事诗创作【毕业论文】_第4页
论冯至早期的叙事诗创作【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冯至早期的叙事诗创作【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本科生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二○一一届)题目 论冯至早期的叙事诗创作                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教务处制二○一一年五月12本科生毕业论文目录摘 要2关键词2Abstract2Keywords2一、引言2二、古典精神与现代意识相结合3(一)始终追求古典情结31、题材均脱胎于古典文学42、选择意象、营造意境时,充满古典文化气息5(二)自觉融入现代意识61、诗歌中都带有神秘色彩72、对于人的关怀性思考8三、幽婉抒情的叙事风格9(一)抒情的叙事9(二)幽婉的诗情

2、11四、结语13注  释13参考文献14致谢1512本科生毕业论文论冯至早期的叙事诗创作[摘 要]冯至创作的叙事诗虽然数量不多,却独具风范,在现代叙事诗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他于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吹箫人的故事》、《寺门之前》、《帷幔》以及《蚕马》,将古典情结与现代品格融为一体,叙事的同时侧重抒情,充溢着幽婉的诗情。他对叙事诗这一文体的自觉探索与实践,为叙事诗的现代转型与确立,拓展出了新的发展空间。[Abstract]:AlthoughFengZhicreatedasmallnumberofnarrativepoems,

3、butuniquestyle,narrativepoetryinthemodernhistoryofthedevelopmentoccupiesanimportantposition,especiallyhis20yearsinthe20thcenturycreatedthe"flute'sStory","Simenbefore","valance"And"CanMa",theclassicalandmoderncharacterofcomplexintegration,whilefocusingonlyricalnarrativ

4、e,filledwithquietwanofpoetry.Heconsciouslyepicexplorationofthestyleandpractice,asthenarrativepoetryofthemoderntransformationandestablishmentofanewdevelopmenttoexpandthespaceandpossibility.[关键词]冯至;叙事诗;抒情[KeyWords]:Fengzhi;narrativepoetry;Lyric引言12本科生毕业论文冯至二十年代的现代叙事诗创作,

5、大体集中于1925年至1927年间。1925年,冯至创作了长篇叙事诗《吹箫人的故事》,随后的1926年,又将其《寺门之前》发表在《沉钟》合订本第一册上。1927年,诗人将这两首作品同后来创作的两首叙事长诗《帷幔》、《蚕马》放在一起,收入诗集《昨日之歌》。尽管诗人的叙事诗创作时间短暂,作品数量亦不算多,但正是冯至这四首叙事长诗,将当时远不够成熟的叙事诗创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他自觉进行着现代叙事诗创作的探究与实践,确立了一种新的文学规范。一、古典精神与现代意识相结合冯至创作这四首叙事诗时,正值他风华正茂于北京大学求学时期,此时的中国亦

6、正呈现出新旧文化交迭的现象。因此,人们在分析冯至这一阶段诗歌创作所受的影响时,从他的思想与生活等方面考虑,认为:正因了五四新思潮无所不至的熏陶,他的诗作具有一种浓厚的时代色彩;而在北大学习时他又广泛涉猎了中国古典文学与西方文学,所以他的诗作有着一种特别的韵味;同时,至亲的离去令他曾经受创的心再次伤痛,落寞无望中他在文字里找到了慰藉,找到了感情所要依附的载体。《吹箫人的故事》、《寺门之前》、《帷幔》和《蚕马》这四首叙事诗作,都是沿用了中国极为传统的题材,从悠久的光阴里,从深厚的文化中充分吸取养料。他巧妙地化用许多年来人们口耳相传的神

7、话、传说乃至寓言,编织好一个古典的文学框架,继而将他信仰、反思的现代意识嵌在其中。他对传统作出细微独到的解读,对现实人生则有着深邃的担当,同时曲折地反映出时代情绪和社会现实,这一切之中已经融入了作者个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可以说,四首叙事诗都是古典精神与现代意识相结合的结果。冯至的叙事诗在一定意义上标志了20世纪初的中国叙事诗开始由古典形态转向现代,不仅使中国诗歌观念的现代性转变愈加明显,促进了中国诗歌与西方现代诗歌的自然衔接,也为传统与现代的不同艺术形式提供了相互交融的可能,使得中国出现不久的新诗创作逐渐与西方较为成熟的创作形态具有

8、了一个有效的契合点。(一)始终追求古典情结叙事诗在中国文学史中可说是源远流长,早至三千多年前,《诗经》中便有了《生民》、《公刘》、《氓》等名篇,后来的《孔雀东南飞》、《木兰诗》更是口耳相传,为人们所熟悉。文人创作的叙事作品亦不在少数,《长恨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