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城市形态-台北松山华山创意园区

台北城市形态-台北松山华山创意园区

ID:40914144

大小:35.84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8-10

台北城市形态-台北松山华山创意园区_第1页
台北城市形态-台北松山华山创意园区_第2页
台北城市形态-台北松山华山创意园区_第3页
台北城市形态-台北松山华山创意园区_第4页
台北城市形态-台北松山华山创意园区_第5页
资源描述:

《台北城市形态-台北松山华山创意园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v台北地域特征1.区位:位于台湾北部的台北盆地,四周均与新北市接壤。 总面积271.8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约268.3万,为台湾人口总数第四、人口密度第一的都市。台北是台湾省的六个“直辖市”之一,也是台湾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旅游、工业、商业与传播中心。1990年,台北市行政区重划,将原来16区调整为今日的12区:中正区、万华区、大同区、中山区、松山区、大安区、信义区、内湖区、南港区、士林区、北投区、文山区。分区图、台北位置图以台北为中心,与新北市、基隆市合并称台北都会区,总面绩约2457平方公里,人口数704万6000人,是台湾最大的都会区。台北作为台北都会区的发展核心,台湾规模最大

2、的公司、企业、银行、商店均总部设在这里。50余年来,台湾政治地位特殊,又为60年代后经济飞速发展的亚洲“四小龙”之一,台北市面向亚太地区,为国际经济体系中重要的贸易、国际资本集聚的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台北大都会图2.人口:截至2017年8月底本市人口數計有268萬5,202人,其中幼年人口占全市人口13.82%,青壯年人口占70.12%,老年人口占16.06%。老年人口比率續升,分別較上期及上年同期增加0.07個百分點、0.80個百分點。人口图3.地理:从城市地理结构(TheStructureofUrbanGeograghy)方面考察,台北的都市形态、都市脉络与规律都是比较清晰的,具有

3、丰富的内涵。从地理环境分析,台北市位于台湾省北部最大的河流———淡水河的下游地段。市区属于海拔高度不高的盆地地形,而且四面环山形成连续性山系包围城市的地理背景,盆地中有四条主要河流水域,台北市的城市发展脉络即以水域为依托,城市的形成发展也因水域交错而相互扩展。台北市城市化发展主要是沿着四条河流逐步形成的,特别是在淡水河与基隆河之间的平原地区形成。地势图4.经济:台北市在台湾经济体系中,扮演金融、媒体、电信营运中心的关键性的角色。产业方面,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随着高所得而来的高消费能力及产业结构变迁,统称为服务业的第三级产业占台北市整体产业比重近达九成。产业分布于台湾其他都市(如新竹、高

4、雄等地)的中、大型企业,大部分都将总公司设于台北市,形成了台湾最大的工业生产区和商业区。5.交通:台湾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抬头以及因应都市过度发展等之冲击,亦开始积极效法美日大众运输导向(TOD,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倡导以大众运输为主体的都市发展型态。大台北地区快速道路众多,大部分路线坐落于台北市境内,台北市段铁路皆已经地下化或高架化。台湾高铁于2007年3月2日正式通车,纵贯线经过台北市。台北捷运(即台北地铁)营运路线总长度1346公里,营运长度1292公里,营运车站共107站(官方计为116站),平均每日运量已达160万人次。如今的台北车站已是

5、台北市最大的交通枢纽,三铁共构的系统,包含台铁、高铁、捷运,三种不同的交通,连接着台北客运转运站,协助更多的旅客做交通工具的更换连接。建筑风格也非常独具一革,从1989年启用后就成为台北的交通中心心脏地带。交通图6.历史文化资源:台北市由于人口稠密,交通便利,消费多元,因此再利用计划的契机良好。台北市目前列管登录的古迹和历史建筑的数量为全省各县市之冠,截止2011年台北市登录列管的古迹为147处,历史建筑160处,合计307处,在行政区划上,中正区古迹51处,历史建筑37处,合计88处,约占台北市的文化资产近26%。?都市计划:在过去台湾与美国、日本相同,皆为高度仰赖汽车交通的都市形

6、态。而美国、日本的大众运输系统发展虽较台湾早了约20年的岁月,然而而过去在都市政策上,虽然大多数人可能觉得台湾高度住商混和的都市形态与美国住商分离者大异其趣,但若以最基本的都市计划土地使用管制观点来谈,台湾与日本、美国同属于土地使用分区管制制度(zoningsystem)。v台北都市规划演变过程1.封建时期台北城市构建封建时期的台北开发过程中,艋舺xia(万华区)开发最早。在1820年至1860年间,居民大4000至5000户。由于领域竞争的长期社会斗争冲突,使得封建时期的台北市,在地理空间上,不断由艋舺(万华区)往北扩充到大同区。这个地区就成了封建经济活动的中心。依据传统风水区位关

7、系,建设城墙都市,建构封建权力中心。这些发展。就为封建时期台北市单核心空间结构殿下基础。2.都市计划兴起时期台北城市发展台湾近代都市计划理念起始于1899年至1905年间所发表的《台北市区改正计划》与《台中市区计划》。从淡水店溪交汇处至三重市,一直扩展到淡水河东侧、基隆河南部一片平原区,集聚了许多居民点、逐步形成了台北市以“孔子庙”附近的都市化地区,然后从老城区逐步向南、向东扩展,至1920年前后,这座城市的都市开发圈初步形成了半径为5公里的城市化区域。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