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论文:主题图三维优化的策略

小学数学论文:主题图三维优化的策略

ID:40952524

大小:1.16 MB

页数:7页

时间:2019-08-11

小学数学论文:主题图三维优化的策略_第1页
小学数学论文:主题图三维优化的策略_第2页
小学数学论文:主题图三维优化的策略_第3页
小学数学论文:主题图三维优化的策略_第4页
小学数学论文:主题图三维优化的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论文:主题图三维优化的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论文“情境信息思想”----主题图三维优化的策略 摘要:小学数学中主题图是一种用于描述信息资源的知识结构,它可以定位某一知识概念的知识结构,表示知识概念间的相互联系,同时还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数学主题图的呈现是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编写时的一大景观,也可以说是一大创新,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的课程资源。关键词:根由优化策略充满情境的、与数学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主题图唤起了学生的认知欲望,但其丰富的内涵有时令教师难以理解和把握,给教师的教学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师若能有效利用主题图,我们的数学课堂必将生机勃勃,焕发出智慧的光彩。那么,

2、怎样才能更好地体现编者意图?创造性地、有效地运用“主题图”,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呢?发现问题:利用形式单一,呈现方式单一,提问方式单一。那么,如何缩短这段距离,更好的发挥主题图的功能,让主题图为新教材“导航”?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努力:一挖掘主题图中隐含的数学情境主题图除了其数学知识教育功能外,编者还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利用图的形式,渗透丰富的思想教育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利用插图,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插图教育功能的一个重要方面。(一)纵向深入,将情境主题“凸”出来小学生对形象逼真、色彩艳丽、栩栩如生的动态图画、卡片、实物或生动语言的描绘感

3、兴趣,思维被激活。这种情境在学生头脑里留下的不仅有表象、概念,而且有思想、情感和耐心的感受。这一切必将促使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如:此图是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中的单元主题图此图以学生熟悉的“游乐园”为背景,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情境。透过美丽的画面细细的品味和思考,同时,从图中还可以得到其他信息,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7《教学实例》:在教学中,笔者放开手,把舵交由孩子掌控。学生一看到就发出哇的一声(吸引孩子的兴趣,主动学习)。笔者问:从图中得到哪些数学信息。这时,孩子可开心啦,抢着举手,有说踢毽子的有多少人?跷跷板的有几人?谁比谁多几人?终于,有个孩子说

4、:有几个人在看木偶戏?由于后面的例题中的情境都与主题图有关,所以在例题教学开始时,使学生看到情节上的联系,过渡比较自然,也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总结:在出示主题图后,让他们尽可能的发挥他们的想象,还给学生一片天空,因为对于孩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兴趣开头,探索过程,结论结尾。一节数学课,似带领孩子在游玩。(切忌要适可而止,不可一发不可收拾,变成一节语文课)(二)再现形象,让主题图“串”起来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几种注意的时间短,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弱,注意的范围很局限,创设游戏“主题图”,让学生在游戏情境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

5、王国,数学知识的乐趣。(图1)(图2)(图3)在第一课时(图1)教学中,笔者按住题中的原来有22人在看戏,就给学生一幅图让孩子从中获取知识,发掘孩子的读题的能力,培养认知能力。问:从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生1:有16人在看木偶戏。生2:不对不对,不止有16个人,有6个小朋友离开了,13个小朋友来了。教师引导学生在问题开放的情境中理解辨析题意,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读题能力的培养。这一单元的数学课,就像一部有数学味的侦探剧,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故事内容紧凑而有条例。孩子从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中,步入数学的殿堂,在知识的天堂享受美丽的数学。又如,在教学

6、第二课时(图2),笔者展示主题图后,就提出:a:从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b:从你得到的信息中,你能解决什么问题?c:4乘3加7表示什么?12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的理解就又要依靠主题图了,边说,边在主题图上画圈,用圈圈表示几个几)。在教学中,指导老师提出,此题不能忽略7加4乘3,也要根据图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不能先算7加4。7一幅单元主题图,开花→结果→播种,这一步步潜移默化的递进过程,不仅仅为教学增添了有序的进程,也为学生的数学思考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考,呈现出一堂酸甜苦辣、有血有肉的数学课。(三)化静为动,让主题图“活”起来儿童的思维是艺术的、形象的、饱

7、含情感的,这一节课是复习课时出现的主题图。儿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因为它文字简练,通俗易懂,琅琅上口,便于记忆,能使儿童的思维活动在最佳的心态下进行。二挖掘主题图中隐含的数学信息多数主题图都存在着盲区,一节课仅有的一副图够能上一节课吗?这时,只有充分挖掘了主题图中隐含的数学信息,才能全面、深刻地处理数学问题,,优化解题过程。(一)解读基于思考——点到线掌握探索的方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解决人们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索求解,一般要经过细致地观察、合理的猜想、大胆的假设,实践验证等步骤。观察,其实就是读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为此

8、我对班级58名学生做如下调查。看到题目后会?把题目读出声28和同桌交流18静看——细想12这次统计是一次出示主题图后学生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