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授课呼唤“慢”的艺术

小学数学新授课呼唤“慢”的艺术

ID:40953231

大小:1.12 M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11

小学数学新授课呼唤“慢”的艺术_第1页
小学数学新授课呼唤“慢”的艺术_第2页
小学数学新授课呼唤“慢”的艺术_第3页
小学数学新授课呼唤“慢”的艺术_第4页
小学数学新授课呼唤“慢”的艺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新授课呼唤“慢”的艺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学数学论文小学数学新授课呼唤“慢”的艺术 [摘要]教学,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需要舒缓的节奏,而高频率、快节奏、大剃度往往不利于学生的有序成长和发展。小学数学新授课是小学教学全过程中最重要的课型,学生学习新知识主要通过新授课,新授课的质量从根本上决定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教师应该让新授课课堂慢下来,既要让学生收获“双基”,又要让学生的有效思维回归课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逐渐增强自信心和自我力量。[关键词]小学数学新授课  “慢”的艺术2014年十二月我校教研课上有位教师

2、执教了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周长的计算》,次日,某小学举办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有位教师也教学了同一课题。同样的课题,不同的教材处理,不同的教学设计,给我感触颇多。下面,结合这两位教师的教学谈谈自己的思考。案例一:1.出示例3图指一指周长在哪?引导理解周长含义。用笔描周长。揭示周长概念。2.动手操作,研究周长策略出示长方形卡片,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个卡片周长是多少?集体讨论;独立测量并计算周长;汇报结果:6+4+6+4=20(厘米)6×2+4×2=20(厘米)(6+4)×2=20(厘米)3.出示正方形卡片。集体讨论得出计算周

3、长的方法4.巩固练习:书本做一做案例二:1.复习:什么是周长?(学生已学习了《周长的认识》一课时)2.开门见山,自主探究思考:你准备选哪个图形测量更方便,速度更快?第一次选()形,量了()次,周长这样算:(共选3次)3.练习反馈,统计中感悟图形的特征;收集正方形,长方形多种算法;比较,你们喜欢哪种?4.基础练习6(1)9CM8CM7CM1CM2CM3CM看图计算周长,你发现了什么?(2)书本做一做5.深化练习巧妙测量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想象随着边数的增多,会出现什么图形?它的周长怎样计算?案例分析:案例一中,教者把

4、《周长的认识》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合为一课时教学。从开始引入周长到周长概念的理解,共用时10分钟,这种仓促的教学,师生虽然对答如流,却是强行将周长的概念灌输给学生,忽视了概念形成的过程。第二部份,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探索用时10分钟;汇报讨论用时5分钟;正方形的计算通过集体讨论得出公式,用时5分钟。教学进展的速度偏快,学生缺少对知识获得的思维过程的感悟。巩固练习10分钟,完成课后做一做。出示答案,核对订正。学生正确率较高,然而,这只是基础练习,如果出现不规则图形求周长,学生定会不知所措。学生没有理解长方形周

5、长的多种计算方法,也没有感悟平面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在随后的学习中,便会错误连篇。案例二中,教者把《周长的计算》独立为一课时教学,让学生充分自由探究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先感悟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再尝试交流计算周长的方法,最后课件回顾加深理解。课堂慢了下来,教师洞察到每位学生的困难并及时给予帮助,学困生也在集体学习中习得了基础知识、基础技能。从基础练习到深化练习,学生不但学会了周长的计算方法,也体会了多种数学思想方法。如,在特定条件下,长方形的形状不同,周长是不变的,渗透变与不变的辩证思想;圆的周长,

6、渗透极限思想,为今后圆的学习奠定基础;还有数形结合等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整堂课,伴随着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凝神思考,积极讨论,阅读书本,不但习得了知识技能,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能力和意志。可见,适当放慢教学的脚步,不是拖沓,而是一种更高效的教学方式,我们的新授课课堂正需要“慢”艺术让学生踏实地学知识。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对新授课呼唤“慢”艺术的感悟。一、学生差异呼唤“慢”艺术《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7、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集体学习中,每个学生的数学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既有先天智力上的差异,又有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培养的结果。新授课要面向全体学生,只有把课堂“慢”下来,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有效学习中,才能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片段】人教版(2011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租船问题》⑴引导学生找出信息和问题:我们一共有32人,小船24元,限乘4人,大船30元,限乘6人,怎样租船最省钱?6⑴独立尝试。“优等生”列出两种或三种方案;“一般生”举出一种方案;由于问题思维含

8、量较高,学困生无从下笔。⑵汇报:生①:32÷6=5(条)……2(人)(5+1)×30=180(元)师问:为什么认为你的方法最省钱?(生沉默)生②:这2人坐小船更省钱。5×30+24=174(元)生③:先比较单价,确定大船还小船哪个省钱。生④:我还有更省钱的方法:把32人分成24人和8人24÷6×30+8÷4×24=168(元)师问:怎样想到这种方法?生④:妈妈教过我,尽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