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论文:透视课改 数学课堂教学应关注哪些细节

小学数学论文:透视课改 数学课堂教学应关注哪些细节

ID:40954733

大小:49.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11

小学数学论文:透视课改 数学课堂教学应关注哪些细节_第1页
小学数学论文:透视课改 数学课堂教学应关注哪些细节_第2页
小学数学论文:透视课改 数学课堂教学应关注哪些细节_第3页
小学数学论文:透视课改 数学课堂教学应关注哪些细节_第4页
小学数学论文:透视课改 数学课堂教学应关注哪些细节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论文:透视课改 数学课堂教学应关注哪些细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透视课改数学课堂教学应关注哪些细节摘要:中国有句名言:“细微之处见精神”。细节,微小而细致,它从来不会咤叱风云,也不会立竿见影地发生作用;但细节的影响,却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就是细节的美、细节的魅力!细节虽小,却能透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也离不开我们对教学细节的关注、研究与思考。关键词:课堂教学、关注细节、演绎精彩“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能成就天下大事的必须从小事做起。数学课堂教学是由一个个“细节”组成,教学细节是构成整个课堂教学的基石,在教

2、与学、师与生、生与生的良性互动中,教师要敏锐发现、捕捉并精心雕琢有价值的教学细节,抓住教学时机,进行无痕教学。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细节显现素质”,“教育无小事,事事皆学问。”这就是说我们要认识到处理教学细节的重要性。可是,一节数学课往往存在许许多多的细节,我们是否都要一一关注呢?回答肯定是否定的。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时,我们应关注哪些数学教学细节呢?笔者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说说自己的一些想法。一、关注学生学习起点的细节如今的学生学习方法越来越多,每堂数学课的学习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不一定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学生

3、会有着一定的认知或生活经验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怎样的心态去认识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或知识经验呢?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案例:【案例】《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圆的各部分名称、周长等内容,今天我们来研究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其中一学生说:老师我们知道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S=πr²。老师问:其他同学知道吗?大家都点点头。老师看着学生问:你们是怎样知道的?学生说:书中看来的,把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面积,长方形的面积就是了圆等。这时老师:“由多少个同学真正研究过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呢?近似的

4、长方形与圆又有什么联系呢?圆面积计算公式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推导呢?”这时学生们都摇摇头表示没有研究过。老师:那我们这节课就用不同的方法一起来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想一想: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还可以用哪些面积来推导呢?于是学生就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交流得到:有学生把圆切拼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有学生把圆切拼成近似等腰三角形;根据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有学生还推导出圆面积还可以用S=cd或S=πd来计算,并且陈述的思路清晰,表达流畅。面对着学生真实的学习现状,教师根据实际情

5、况灵活地选择,整合原有的教学预案,机智生成新的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以学定教”,使静态的教学预案变成动态的、富有灵性的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暴露着学生思维的过程,充实着教科书中未有的教学内容,体验着学生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教学,学生也会越来越有兴趣,自主探究的欲望也会更加的高涨。一位哲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主导者的作用,在探索知识的奥妙中,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地加以引导。二、关注学生知识形成过程的细节虽然我们早已知道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可在我们的数学课堂

6、,似乎对结论以及运用结论去解决问题更关注。其实,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只有让学生充分经历了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及形成过程,学生的知识体系才能建构得更具有生命力。【教学片断】有这样一道例题:工程队要施工一段长2400米的公路,由甲工程队单独施工,需8天完成,由乙工程队单独施工,需12天完成。两队共同施工,需要多少天完成?生:2400÷(2400÷8+2400÷12)=2400÷500=4.8天生:1÷(+)=1÷5/24=4天。我把工作总量用单位1表示,则甲队的工作效率就用表示,乙队的工作效率就用表示,(+

7、)表示甲乙工作效率和。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求出他们所合作的工作时间。师:假如把这段公路的全长扩大2倍,变为4800米。这两队合作施工又要多少天可以完成任务?生:4800÷(4800÷8+4800÷12)=4800÷1000=4.8天生:1÷(+)=1÷5/24=4天师:观察两道题,工作总量扩大了2倍,为什么所求合作的工作时间没变?此时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工作总量用单位“1”表示,则两题中甲、乙的工作效率是不变,因而合作的工作时间也不变的观点。怎样让学生明白这两个的实际意义

8、呢?师:两题中的甲工作效率到底有没有变化呢?不妨用学过的知识来验证一下。……于是,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引下,用以下不同的方法解释了这两个“”。生:用计算方法。当工作总量为2400米时,甲的工作效率是2400÷8=300米,乙的工作效率是2400÷12=200米,当工作总量为4800米时,甲的工作效率是4800÷8=600米,乙的工作效率是4800÷12=400米,工作总量扩大到2倍,相应的工作效率也扩大到2倍,如甲的工作效率由300米扩大到600米。甲、乙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