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第二课时

故都的秋第二课时

ID:41012881

大小:7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13

故都的秋第二课时_第1页
故都的秋第二课时_第2页
故都的秋第二课时_第3页
故都的秋第二课时_第4页
故都的秋第二课时_第5页
资源描述:

《故都的秋第二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故都的秋(二)教学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郁达夫的思想和创作风格。(2)学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艺术手法。(3)品味文章明白晓畅、简洁清丽的语言。能力目标:(1)培养朗读感悟、品味揣摩语言的能力。(2)理解本文“主观情”与“客观景”的自然融合。体味诗意秋景图,把握散文“形”与“神”的辩证关系。情感目标:领悟作者流露在文中的主观情感,培养人文情怀,提高审美能力。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赏析意象,学习对比、前后呼应的写法,分析第12段。教学难点准确把握作者丰富的情感内涵。教具学具多媒体教法学法1、朗读法2、提问法3、讨论法教学环节教

2、学活动过程设计意图活动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情境创设情感体验(2分钟)导入:本文将自然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心情,自然地融化在一起,秋中有情的眷念,情中有秋的落寞。“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全文紧扣“清”“静”“悲凉”落笔,以情取景,以景显情,信手写来情景浑然一体。这节课让我们再次去感受郁达夫对故都之秋的深深眷恋之情。激趣导入温故知新自主体验(3分钟)回顾复习:1、文章的文眼是什么?2、一共描写了那几幅图景?3、融合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温故而知新,加强学生对新旧

3、知识掌握的连贯性。交流质疑对话体验(30分钟)活动一:合作探究以下问题。㈠感受意象1、牵牛花:作者选择的牵牛花条件是非常严格的啊,要“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一椽破屋来住着”、“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是在写“静”;既写“静”同时也写“清”;为什么是“一椽破屋”“破壁”?这些都说明了这是“故都”,它是从漫长的岁月中走过来的,有了一定的岁数与历史了,更能体现作者的悲凉情绪。试想,在崭新的房子里面,能够有这些悲凉、凄清的情绪吗?而且,作者对这些牵牛花的颜色也是

4、挑三拣四的,”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为什么淡红色最下?因为“红”的暖色调不符合作者悲凉的心境。“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试做陪衬。”体现了“悲凉”。这里看出作者此时所欣赏的是一种萧条,落寞,凄清的景。2、雨后话秋有一句,“唉,天可真凉了”,作者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是出于什么目的?明确:目的在于渲染“清、静、悲凉”的气氛。“了”字音抬得高,拖得长,好比是对着无边的大森林呼唤,呼唤的越响,回荡得越远,森林越发显得空寂。㈡学习对比、前后呼应的写法1、本文是写故

5、都的秋,但也写到了江南之秋,主要在哪些段落?其作用是什么?明确:主要在2和13自然段,目的是以江南之秋来衬托故都的秋。两者的比较点都是“秋味”,突出北国之秋更够味,更切合作者的心境。由此可见,为了突出景物特色,鲜明的对比是有效方法。2、那么作者是抓住江南秋天什么特点来衬托故都的秋的?在结构安排上为何要一前一后?明确:分别抓住其“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和“色彩不浓,回味不永”的特点,前者在第2自然段,后者在第13自然段,这样在结构上就形成了前后呼应。3、文章还有没有前后呼应的段落?明确:1和14段,第1段写作者对故都秋的

6、感受和向往,第14段写作者对故都秋的眷恋之情,都是抒发情感,“向往”是在去故都之前,“眷恋”是在离开故都之时,其实质是一样的。所以1和14自然段也构成了呼应。㈢体会重点第12段,主要采用什么表达方式?从全文来看,这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建立小组,协作学习教师巡回指导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可以根据他们学习能力、学习兴趣、个性特点等进行分组,注意各小组间的能力分布基本均衡,同时组内成员之间具有互补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力量,保证协作学习的顺利开展。明确:这一段采用议论,通过古今中外的引证,说明感秋处处有,中国文人最突出,而秋“

7、深味”非在中国北方莫属,这其实还是为了突出“故都之秋”。这一段通过古今中外的引证,说明感秋处处有,而中国的文人最突出,秋的“深味非北方莫属”,还是为了突出北国之秋。这就使整个文章的情、景、理交融起来,充实了内容,深化了主题,同时也使文章疏朗不羁,挥洒自如。㈣:拓展思索  关于这篇文章的感情基调,有两种说法:有人认为是悲秋,但有人认为是颂秋。你认为呢?并说说你的理由。(学生自由讨论) 文中的秋景中融入了作家情的眷恋,对故都秋的向往;而作家的主观情感中又有秋的落寞,而且全文的基调是忧伤的、悲凉的,因此可以说是作者对故都的秋的一曲悲

8、凉的颂歌。活动二:总结写作特色1、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作者身处在社会环境,使他内心投下了忧虑和冷落的阴影,他追求“清”“静”,并笼罩着淡淡的“悲凉”。正因为这样,他笔下的秋味、秋色和秋的意境与姿态,自然也就笼罩着池一层主观感情色彩。文章不写富有“暖色”和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