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形的认识 (7)

梯形的认识 (7)

ID:41013322

大小:1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13

梯形的认识 (7)_第1页
梯形的认识 (7)_第2页
梯形的认识 (7)_第3页
资源描述:

《梯形的认识 (7)》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梯形的认识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与意图  (一)复习引入  1.用两张半透明长方形纸片部分重叠在一起,形成的重叠部分是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  2.操作:把半透明长方形纸片和三角形纸片部分重叠在一起,形成的重叠部分用剪刀剪下来。观察这些图形,它们有什么特点?  3.知道这样的四边形叫什么吗?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梯形。(板书课题:梯形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将两个长方形叠在一起,得到平行四边形,复习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为学生操作生成另一种四边形--梯形,并认识它的特征作好铺垫。  原来设想了三个方案:方案a,学生每个人准备一个梯形;方案b,用一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菱形

2、)纸,剪一个梯形;方案c,用半透明长方形纸片和三角形纸片交叠在一起,剪下重叠部分得到梯形。考虑到第三种引入方式是上海版数学新教材的特色,所以最后还是确定用方案c引入。〕  (二)新课  1.研究梯形的特征。  (1)观察手里的梯形,启发学生从边、角两个维度研究梯形的特征。  (2)学生汇报:四条边,四个角,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  2.得出梯形的概念: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3.强化概念:从下列不同图形中找出梯形,并说出理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不断完善对梯形的认识,在比较中总结梯形的特征。〕  4.自学梯形的上底、下底和腰,并指出上图中梯

3、形的上、下底。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在自学中获得新知,认识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5.找出地图上的梯形。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刚刚获取的知识,在四边形中寻找梯形,在观察、思考、质疑中巩固对梯形的认识,培养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6.举例说说生活中的梯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形”的角度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梯形就在我们生活中,加深对梯形特征的认识。〕  7.认识梯形的高,自学梯形的高的画法。  8.在黑板上画出梯形的高,说说怎样画梯形的高。  9.画出下列梯形的高。  〔设计意图:及时反馈,促进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内化新知,同时也便于教师了解学情、调控教学进程,以落实

4、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0.认识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看书自学)(三)巩固练习  1.判断题。  (1)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  (2)所有梯形都不是轴对称图形。(  )  (3)在直角梯形中一共有两个直角。(  )  〔设计意图:通过辨析、判断,体会描述梯形的关键字,综合运用之前所学的知识(轴对称、直角),加深对梯形的认识。〕  2.小组合作制作梯形。  (1)学具(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纸片各一张)。  (2)合作要求:每个图形只剪一刀,使它变成梯形。  (3)反馈:你准备怎么剪,为什么这样剪?  3.梯形与四边形的关系。  板书设计: 

5、 〔设计意图:采用韦恩图(见板书设计),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相关图形间的关系,初步构建概念系统。〕  (四)全课总结  1.本课学到哪些知识?  2.本课运用了哪些学习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评价,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回顾学习过程,领会学习方法,积累数学学习经验。〕  二、课堂实施状况  (一)复习引入  由于前面已经有”用两张半透明长方形纸片部分重叠构成平行四边形“的基础,所以学生用半透明长方形纸片与三角形纸片构成梯形并不困难。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剪出的都是四边形,没有人剪出我预想中的五边形。学生剪下的梯形,基本上是一般梯形,比较雷同,基本没有变式。  (二)新课  概括梯形特征

6、环节,由于以教师的引导为主,问题一个接一个抛出,课堂气氛相对比较沉闷。  几个生活中的梯形实例,学生喜闻乐见,尤其是看到篮球场上的梯形时,一位学生补充说:”这个区域是三秒区,攻方队员在进攻时不得停留三秒,互相平行的两条线,一条叫边线,一条叫罚球线,罚球时两队其他队员站在不平行的两条线上。“学生将体育常识和数学联系起来,这是备课中没有预想到的。学生对这些介绍很感兴趣,课堂学习氛围活跃起来。抓住这个契机,我及时问道:”你们知道篮球场上梯形的这些线,在数学中叫什么吗?“流畅自然地引入到”认识梯形的上、下底和腰“的学习环节。  学生看书认识梯形的各部分名称、认识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都未出现困难。但对教

7、材呈现的标准图形有依赖,尤其是对于一些”斜置“的或两腰朝同一方向倾斜的梯形(”变式图形“),个别学生识别起来有些困难。  画高是本节课的难点。练习设计中,我要求学生给”有一个角是钝角的梯形“画高。有的学生画的是垂直于腰的”高“,有的学生是从腰的一点向底作垂线段。抓住学生的错误,再与正确画法进行比较、辨析,在讨论、纠正中,有效突破了难点。  (三)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第2题,学生完成情况较好,也能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