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类学术论文观点:塑造国家形象——影视艺术的新使命  

影视类学术论文观点:塑造国家形象——影视艺术的新使命  

ID:41027007

大小:174.9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14

影视类学术论文观点:塑造国家形象——影视艺术的新使命  _第1页
影视类学术论文观点:塑造国家形象——影视艺术的新使命  _第2页
影视类学术论文观点:塑造国家形象——影视艺术的新使命  _第3页
影视类学术论文观点:塑造国家形象——影视艺术的新使命  _第4页
影视类学术论文观点:塑造国家形象——影视艺术的新使命  _第5页
资源描述:

《影视类学术论文观点:塑造国家形象——影视艺术的新使命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影视类学术论文观点:塑造国家形象——影视艺术的新使命沈义贞【作者简介】沈义贞,文学博士,南京艺术学院电影电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内容提要】本文在界定“国家形象”概念与梳理国外对中国国家形象的种种误读的基础上,提出当今世界各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之争,很大程度上在于世界各国电影中的国家形象与好莱坞电影中的美国国家形象之争;塑造国家形象,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我国今后包括影视艺术在内的一切文学艺术不可回避的、首要的、长期的使命。【关键词】国家形象/影视艺术/使命当前就全球化语境中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

2、统、文化资源、文化个性、文化走向等诸问题的讨论中,有两种意见较有代表性。一种认为,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世界各民族文化也将相应地趋向同化,甚至,由于美国的霸权地位,所谓全球文化的一体化实即美国化;另一种意见由美国学者亨廷顿提出,他认为未来世界文化的总体格局以各国间的文化冲突为主导特征,并且,这种冲突将愈演愈烈。严格考察这两种意见,我们认为,所谓全球文化的一体化,实质昭示的是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文化资源以及文化个性正在以美国文化为导向的全球化浪潮中迅速地、大面积地流失,而亨廷顿所谓的文化冲突加剧说,其实

3、是站在美国文化的立场上,针对世界各民族为维护本民族文化所作的各种努力,为美国文化的霸权地位所作的一种理论辩护。也正因此,作为有着悠久的历史、正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中保持住自己的文化传统、资源与个性,如何在世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彰显和发展自己的文化特色、申述自己的文化诉求,以及如何在与世界各民族文化平等对话的同时,为整个世界文化的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等,已经越来越成为中国文学艺术急需研究的关键问题,而有关“影视作品中的国家形象”的探讨,很大程度上即是对这一问题的回应。所谓“国家形象”,自

4、20世纪90年代以来,理论界已有若干探讨,已经出版的代表性著作有:管文虎《国家形象论》(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年),周宁《永远的乌托邦:西方的中国形象》(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想象中国:从“孔教乌托邦”到“红色圣地”》(中华书局,2001年),刘继南、周积华、段鹏等《国际传播与国家形象》(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王德威《想象中国的方法》(三联书店,2003年),张昆《国家形象传播》(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李正国《国家形象构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刘继南等《

5、中国形象: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现状与对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等,另有论文100余篇。关于国家形象的阐述,较早也较有影响的观点无疑是管文虎先生所提出的,“国家形象是一个综合体,它是国家的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所给予的总的评价和认定。国家形象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凝聚力,是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的体现”。[1]在其后的探讨中,认为国家形象是“国际社会公众对一国相对稳定的总体评价”[2]的意见逐渐为学界广泛接受。这两种意见均有一定道理,但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所谓

6、国家形象的确是在“他者”即外部公众的眼光审视的前提下提出来的,但是,外部公众包含着世界各个国家或民族,由于他们对某一国的了解、认知甚至亲疏、好恶的程度不同,对该国的总体印象必然是千差万别的。因此,从外部描述某一国的形象,就该国而言,无法获得自我形象的相对完整而客观的认识;而外部公众的总体评价,仅仅是认识自我形象的一个参照,是塑造国家形象的原初的驱动与最终的目标,而非对国家形象的定义。那么,如何从内部界定国家形象?管文虎所说的“是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的体现”显然还比较含混,另有学者认为,构成国家形象的基本要素

7、应包含物质要素、制度要素和精神要素三个方面,所谓物质要素,“是指支撑国家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和各种物质要素的总和。其中既包括疆域、人口、自然资源,也包括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国家的经济、科技、军事实力、体育等综合国力要素”,所谓制度要素“包括国家的经济制度、政治法律制度、文化制度,实行上述制度的各种机构设施以及个体对社会事务的参与形式等”,所谓精神要素“包括民族的文化心理和社会意识两个层面的内容,它是国家形象在国内民众的文化心态及观念形态上的对象化”。[3]应当承认,这一概括是比较全面、具体的,但也仅仅是扣

8、住了“国家”的含义,即解释了构成“国家形象”的内在的物质与精神元素,至于这些元素有什么样的外在表现形态,即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并被指认为是一个国家的形象,这一表述并没有说清楚。具体而言,国家形象的确应该以上述三个方面的要素作基础,但具体到形象层面,还应该作进一步的探讨。我们认为,严格地说,国家形象是指能够呈现出该国的国别特征并能够与该国内在的物质要素、精神要素、制度要素相对应的、凭借其可以引发关于一国的整体想象的、以人、事、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