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冷思考

对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冷思考

ID:41052493

大小:3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8-15

对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冷思考_第1页
对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冷思考_第2页
对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冷思考_第3页
对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冷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对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冷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对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冷思考长沙市宁乡县坝塘镇油麻田中学秦朝阳时下,高效课堂似乎是一夜之间成了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所谓高效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主要表现在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快节奏、立体式。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主要表现在一堂课结束后,看学生到底学到多少知识,习得多大能力;是否积极参与课堂、学会了学习方法;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对学生产生了多大的影响。这种改革让我们获得了一种全新的教学体验。当然也碰触到一些我们之前没有预知到的问题。冷静下来反思我们的高效课堂,发现还有很多东西亟待我们去完善。一、“导学案”代替“教案”突出了工具性,但不能淡化人文性。 导学

2、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时下的高效课堂中,教师凭借一张导学案来上课,把课文的知识点设置成一个个的问题,让学生去做,没有了课堂的导入,也没有了课堂的结尾艺术,没有了教师抑扬顿挫的朗读,有的只是热闹的场面,有的只是虚伪的小组合作学习,有的只是伪展示,伪合作,伪点评,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不准确,对教材理解得不深刻、不透彻,缺乏对课文的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见解。完全没有了语文味。我们知道语文教学不可能速成,是需要慢慢积淀的

3、,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教学,是在老师的熏陶下,学生才渐渐的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理解语文的特有的韵味。追求语文课堂的“高效性”,难免会忽略语文的人文性,这样的语文课堂淡而无味,失去了语文独有的魅力。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高效课堂在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语言文字的训练之中,真正做到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二、“学课”代替“讲课”鼓励合作学习,但不能忽视独立思考  叶圣陶先

4、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语文高效教学应“读”占鳌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语文课堂上,教师作为一个组织者,依据导学案,让学生以自己的思维来展开学习,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来阅读文本。如果学生能充分利用老师给足的时间,静心学习语文,沉思默想、咀嚼感悟那该多好呀!时下的高校课堂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那种人人参与、组组互动、竞争合作、时有思维碰撞火花闪现的课堂确实能给人以享受与启迪。但合作学习是有一定条件的,要以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

5、考为前提。而时下不少教师片面地理解了合作学习,在学生没有充分阅读、思考的情况下进行合作学习,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不深入,认识也不很深刻,小组合作加工整理的结果与所得也是肤浅的、片面的。在合作学习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面:1、小组中有一个成员在权威地发言,其他成员洗耳恭听,汇报时当然也是小权威的“高见”。2、小组成员默不作声,自己想自己的。3、小组成员热热闹闹地在发言,但没围绕主题,讨论时气氛热烈,却没解决实际问题。以上种种的合作学习,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质上是流于形式,收效甚微  语文课堂少不了品读,感悟,玩味

6、,思考。语文课“心动”比“形动”更为重要,有时“沉静”比“活跃”更有效。见问题就讨论,动不动就合作的语文课堂只能是华而不实的泡沫语文课。  我们要倡导在自学、自悟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三、“学生展示”代替“教师分析”强调自主性,但不能放任自流  魏书生说得好:“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在高效语文课堂上,“学生展示”可以代替

7、“教师分析”。学生阅读认识的过程,实质上是提问(包括不断地自我提问)、质疑、讨论的快乐情境经历。只有通过学生在小组内、班组内对学习成果的不断展示,可以形成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和争执以及进一步认识。只有这样,学习者才能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才能对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予以解决。只有在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能积累与同伴交流的“财富”,才有与别人合作交流欲望;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活泼生动和开放有效。时下的高校课堂教师淡化出场,一切让学生自己说了算。如在文本的诵读与理解中,在没有充分引导虚设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想读哪

8、一段就读哪一段”,“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交流读书感受”,而教师又不能及时发挥主导作用,一堂课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