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发言材料:我对“个性高效课堂”的思考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发言材料:我对“个性高效课堂”的思考

ID:30002425

大小:65.0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5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发言材料:我对“个性高效课堂”的思考_第1页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发言材料:我对“个性高效课堂”的思考_第2页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发言材料:我对“个性高效课堂”的思考_第3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发言材料:我对“个性高效课堂”的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发言材料:我对“个性高效课堂”的思考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的现象一直存在,存在语文课堂低效的原因是什么?怎么才能实现个性高效课堂?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如何实现个性高效课堂的方面,我作了如下的思考。一、抓“习惯”培养我始终坚信:好的习惯使人终生受益。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需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工整书写、认真听讲、大声朗读、清楚表达等是学生学好语文必备的前提。如果学生连这些最起码的习惯都没有,而去谈高效,这真的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联系我自己的教学班级,觉得要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实现起来却是

2、那么艰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能力悬殊太大,经过长期训练,一部分学生具备了良好的习惯。学生效率自然就高得多,而另一些学生经过反复地提示要求总不见效。有时内心真的很急燥,但又必须耐着性子去坚持,我经常把“好习惯”挂在嘴上,希望能渗透到学生的深层意识中去。不过,我最深切的感受是:培养学生的好习惯抓得越早越好,不然等一些不良习惯形成之后,再竭力去纠正,那样会事倍功半。二、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作为语文教师要理解语文教育的本质和特点,真正以人为本,在课堂上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动口、动脑、动手的自主参与过程中感受汉语言文学的魅力。

3、逐步养成学生用文字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比方说,有的学生表达能力强,就要给予其表达的机会,让他了解自己的强项,再逐步培养其他方面的能力,有的学生思考深刻,但不善表达,就要鼓励他往表达方面发展。这是针对个性不同的学生而言,对每个学生的培养都不能急燥,同样课堂教学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的课堂往往显得急躁了一些。对文章关键处、精彩处的精读不到位,不能引领学生细细咀嚼文中精妙的语句,仿佛速度不快一点,就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可仔细想一想,一系列过程如果只是点到为止,又怎能去训练学生,培养学生的能力,课堂的

4、效率又在哪里?这样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正如匆匆赶路难以领略风景的神韵,浮光掠影则不能明了语言的内涵。这样一节课下来,看似涉猎了不少方面,实则收效甚微,更不用说高效了。当然,现实中急功近利思想也导致了教与学的方向,考什么教什么,考什么学什么,这完全违背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育是一个长期熏陶的感染过程。课堂上,教师应以教材为例子,重在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把书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应努力将学生吸引到精心设置的符合文本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活跃、热情高涨地参与学习,并调动学生的全部体验,进行深入感悟的过程,要融入学生的再创造。想一想,我们的课堂

5、是否依然存在这样的现象:教师讲得筋疲力尽,学生却收获寥寥,如果这样,又怎能实现课堂的高效?这才是真正的“欲速则不达”。三、实现分层目标管理。我们面对的学生个性不同,水平各异,可以说是千差万别,在课堂上要想达到同一要求是不可能的。但每个学生内心都有希望被认可的需要,这又是不容置疑的,怎么办?只能去分层要求。这几年教学过程中,我一般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大组,划分的标准不是成绩。在划分的层次上不能说哪组一定就优,哪组一定就差。我划分的依据往往是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平时的学习习惯,如作业书写认真的一组,灵活却浮燥的一组,有能力欠努力的一组,这样能针

6、对每组共同的优点、不足进行统一要求,检查督促起来极为方便。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弱点,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当然小组的划分不是一成不变的,可根据阶段情况进行调整,对小组内人员的良好表现要适时评价,及时鼓励。现在我任教的九年级的两个班级的男生占三分之二,从初一入学,书写认真者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为了培养他们的书写工整的习惯,我费尽了周折。于是我把头脑比较灵活而又毛燥的同学分成一组,告诉他们克服了书写潦草的习惯,他们的成绩将有质的飞跃,这些同学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极力去认真对待书写,稍有进步,我就适当表扬,让他们尝到进步的喜悦。受到表

7、扬后,他们听课也认真了,结果阶段考试结束,他们的成绩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不表明课堂效率提高了吗?同样,对其他小组也针对他们的个性,提出不同的要求,课堂上通过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实实在在的学习成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