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政治通识课专题探究式教学

高校政治通识课专题探究式教学

ID:41057169

大小:42.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9-08-15

高校政治通识课专题探究式教学_第1页
高校政治通识课专题探究式教学_第2页
高校政治通识课专题探究式教学_第3页
高校政治通识课专题探究式教学_第4页
高校政治通识课专题探究式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校政治通识课专题探究式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校政治通识课专题探究式教学探索摘要:高校政治通识课程专题探究式教学法的实践逻辑是,通过思想的启蒙和智慧的碰撞,使学生能够将社会主义价值观中蕴含着的理性、自由、平等、仁爱等时代精神精华常存于心。基于此,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堂教学中秉持理性沟通的交流原则,充分发掘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蕴涵的批判、反思、论证、创新潜能,通过专题讲授、视频赏析和主题讨论三个教学环节,使得学生同时完成知识结构的优化、文明智慧的活化和自由之思的内化,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调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思想资源来发现自我、解读他人、诠释社会。关键词:政治通识课;专题探究;教学法

2、;社会主义价值观我国高校政治通识课的教学宗旨和教学理念,决定了它是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培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1]但鉴于目前一些高校政治理论课程由于教学理念的墨守陈规和教学方式的单一,导致蕴含了时代精神精华的主流价值观念无法及时在大学生内心深处“落脚生根”,更不用说能够成为大学生“手中资源库”里可以随时调度的日常行动指南。因此,有必要探讨高校政治通识课程新的教学机制,以便通过培育方式的更新来激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思想穿透力和生命力,最终使其能够以振聋发聩的方式渗透到大学生的心灵深处,成为其内化的思想资源和行为准则。本文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3、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为《概论》)课程为例,探索专题探究式教学法在高校政治通识课教学的运用。一、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中专题探究式教学法的实践逻辑大学生政治通识课程的课堂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学术前沿的知识和信息,而且要帮助学生培养起好奇心、想像力、洞察力、批判意识和反思能力等必备的心智素质,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调度和发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中的思想智慧来塑造自我、解读他人、诠释社会。而《概论》作为教育部确定的高校必须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既有思想性——在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上发挥思想引领功能,又有科学性和人文性——在大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上弘扬科学精神、

4、传授科学方法,培养洞穿历史和现实的理性思维;在人文素养方面陶冶审美情趣、唤醒道德良知,培育浓厚的人文情怀。具体而言,《概论》课程中的核心思想内容——社会主义价值是中国时代精神精华的集中呈现,是中国宏观叙事在文本理论中的高度浓缩。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需要从高度形式化和抽象化的理论语言中挖掘鲜活、深刻的学术思想,即将抽象枯燥的宏观理论转换成社会科学各领域的“中层理论”[2],并且运用鲜活、生动的中层理论去解读现实社会的热点、难点问题。由此课堂教学要以问题为中心,教师引导学生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历史、科技等各个维度自由穿梭,从而使学生逐步洞悉中国社会运作的活生生的

5、实践逻辑,并在过程中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成浑厚的生活智慧,并在此基础上调度这些生活智慧去破解社会难题,凸显“天之骄子”的责任和担当。(一)沟通理性的内涵及其在政治通识课程中的应用建构高水平的优质课堂,需要彰显以自由、平等、仁爱等为基础的沟通理性。因此,《概论》的课堂教学理应是一种师生多向探讨中国现当代社会时代精神精华的理性沟通行动。具体而言,作为一种理性沟通行动,《概论》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语言的交流,求得相互理解、共同合作、协调相互间的关系”。[3]356首先,课堂教学彰显的不应该是教师唱独角戏的独白式理性,而是蕴藏着批判、反思、论证

6、、创新等潜能的对话式理性。课堂教学不能专注于某种功利性的目标及与达成这一目标的急功近利的手段之间的关系。换言之,课堂教学必须防止学术交流从沟通行动堕落为策略性行动——教师独白是为了机械化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听课是为了挣学分获取一纸文凭。在功利性目标的引导之下,智慧碰撞、思想交锋的课堂演变成“倒卖文凭”的师生角逐场。这样,“独立人格、自由之思”对于大学课堂而言也无从谈起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思想争鸣、平等对话、达成共识为导向的理性沟通模式,它不再将师生、同学之间的互动视为主客二元对立的单向交流模式,而是将其看成多元主体的平等交流。在这种模式下,教学主要采用问

7、题启发、主题讨论等授课模式,从而为打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之门和开启学生的心智之门提供了可供遵循的路径。课堂教学不再局限于传递枯燥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本身,更为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探究中国时代精神形成的学术生态链,并在此过程中帮助学生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蕴含的普适价值,从而将平面化的知识信息转化成流动的生活智慧。其次,课堂教学必须创设理想的沟通情境。理性、自由、平等、仁爱的沟通环境,能够给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提供同等的交流机会,进行陈述、解释、论证、追问和反驳等,以使所有课堂参与者关于时代价值的观点都是可以商讨和反思的。[3]359-360(二)专题探

8、究式教学法与社会主义价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