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练习】《伤仲永》(人教版五四学制)

【同步练习】《伤仲永》(人教版五四学制)

ID:41060064

大小:189.7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15

【同步练习】《伤仲永》(人教版五四学制)_第1页
【同步练习】《伤仲永》(人教版五四学制)_第2页
【同步练习】《伤仲永》(人教版五四学制)_第3页
【同步练习】《伤仲永》(人教版五四学制)_第4页
【同步练习】《伤仲永》(人教版五四学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同步练习】《伤仲永》(人教版五四学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伤仲永》同步练习实验小学杜春霞◆基础知识达标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世隶耕 (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3.稍稍宾客其父 (    )4.忽啼求之 (    )二、选择题。1.下列句子的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尝/识书具B.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2.下列各项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忽啼求之B.邑人奇之C.余闻之也久D.不能称前时之闻3.对文章有关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作者是王

2、安石,文中提到的“先人”指王安石的父亲。B.本文叙事先扬后抑,文题中的“伤”字,体现了作者伤感的感情基调。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刻画了方仲永的父亲贪利而自得、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D.方仲永由一名天才儿童最后成为一个普通人,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不使学”。三、对文中的“之”“于”“其”进行归类,并指出该词在句中的含义与用法。 之:①忽啼求之:               ②借旁近与之:     ③余闻之也久:       ④不能称前时之闻:           ⑤卒之为众人: 于:①环谒于邑人:     ②于

3、舅家见之:   ③贤于材人远矣:      ④受于人者不至:其:①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②文理皆有可观者:②稍宾客其父:③利其然也:◆课后能力提升四、课内阅读。1.幼年时的方仲永有令人称奇的表现是: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C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父亲"不使学"的原因的句子是: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不使学五、课外阅读。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

4、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从外兄①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②,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久之,返临川,与南英辈③以时文名天下。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经生举业之富④,无若际泰者。(节选自《明史》)【注】①外兄:表兄。②句读:古人称文词之间该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相当于现在的标点。③南英辈:指艾南英等三人,与陈际泰被合称为“临川四才子”。④经生举业之富:读书人应试诗文的

5、数量之多。1.下面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借旁近/与之    B.余闻之/也久C.时取/旁舍儿书D.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2)不能称前时之闻 (     )(3)取而疾走 (     )(4)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 (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译文: (2)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译文:  4.课文中方仲永自幼天资聪颖,长大后却“”;上述文中陈际泰小时虽“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后来

6、却能“”。(用原文语句填空)5.方仲永与陈际泰最终不同的结果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简要回答。答: 六、我会说。在课后“仲永‘泯然众人’谁之过”的讨论中,大家一致认为“仲永‘泯然众人’父之过”,请你结合文意,谈谈“父之过”的理由。答:  参考答案基础知识达标:一、1.属于 2.文采和道理 3.渐渐 4.索要二、1.【解析】选B。正确的停顿应为: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2.【解析】选D。D项加点“之”是助词,其他三项加点“之”均是代词。3.【解析】选A。“先人”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三、之:①忽啼求之:代书具。②借

7、旁近与之:仲永。③余闻之也久:这件事。④不能称前时之闻:助词,的。⑤卒之为众人:助词,无意义。于:①环谒于邑人:到,向。②于舅家见之:在。③贤于材人远矣:比。④受于人者不至:从。其:①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自己②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他的③文理皆有可观者:诗④稍宾客其父:他的⑤利其然也:这种课后能力提升:四、1.(1)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2)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3)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3.不使学。五、1.【解析

8、】选B。应为:余闻之也/久。2.答案:(1)通“攀”,牵,引 (2)相当 (3)跑 (4)闻名3.答案:(1)同县的人认为这件事很不寻常,渐渐请他父亲去做客。(2)自己根据文意去判断区分(哪个地方该有停顿),于是就通晓了《书经》的大意。4.答案:(1)泯然众人矣 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或: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5.示例:方仲永虽有天赋却始终没能成才,陈际泰虽然家里贫穷并遭到父亲反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