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品读春雨韵感悟生活美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品读春雨韵感悟生活美

ID:41070699

大小:3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15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品读春雨韵感悟生活美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品读春雨韵感悟生活美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品读春雨韵感悟生活美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品读春雨韵感悟生活美_第4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品读春雨韵感悟生活美_第5页
资源描述: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品读春雨韵感悟生活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品读感官中流淌的春雨之韵》教学设计一、教学基点:教学内容、学情及设计理念的总体把握课堂教学的内容,即教什么或拿什么教是我们必须首先明确的问题。景物描写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选取恰当的描写角度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正面和侧面两大角度分类梳理,也多离不开形、声、色、味、感等诸多感官。因此,我从常见的感官角度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品读感官中流淌的春雨韵味,在对照体悟中对描写角度及效果有真切的身心感受。针对初一新生知识储备不足、学习方法欠缺、学习习惯有待规正等学情特征。我以教材内容为教学起点,朱自清《春》第6段、刘湛秋《雨的四季》第3

2、段两组文字对比切入,辅以周邦彦的《春雨》、杜甫的《春夜喜雨》的综合分析,抓住视觉、听觉、嗅觉、感觉等不同角度对春雨进行朗读品析,引导学生从熟悉的语言材料入手,在品读感悟中温故知新,在迁移拓展中感受春雨滋润万物之美。我的教学指向是引导学生逐渐学会在常见的感官中选取比较贴切、独特的观察角度。以后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有一定的思考方向。语文课堂应该是动态、开放、灵动的。为了加深学生对描写对象春雨的认识,我从春雨的两则文字拓展迁移到古诗词对春雨的描绘,将各种感官角度综合比较,让学生在作家作品对比中反复体会不同感官对春雨的韵味的描摹。虽

3、然教学重点是品读春雨在感官中流淌的韵味,但我也会引导学生去观察、倾听、感悟其他季节的雨和其他景物,并对学生的生活态度作出一定积极导向。这既紧扣教学重点,也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课堂教学的层次性、生成性。二、基于学情、教学内容的三个教学目标。1.找准感官角度,在对比分析和朗读感悟中加深对春雨韵味的感受,描写景物学会抓特征。2.朗读写景抒情的美文时,能逐渐加入较为贴切的肢体语言。3.培养观察、体悟、记录景物之美的习惯,熏陶热爱生活的情感。从教学期待来看,抓住感官进行的景物品读,既有利于阅读和写作指导方法的具体化、生活化,也符合

4、《课程标准》中“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学段要求。整个教学设计,我都始终立足品读文本和联系学生实际,突出朗读、激发感悟。鉴于这次比赛对议题的要求,我也特别注意教学材料的类型性、共同性、差异性、可议论性等问题,以感官线索串联不同作家笔下的春雨,以群文类聚创设教学氛围,带领学生从课堂到课外,从学习到生活,期望在习得基本写作技巧的同时,获得审美和情感上的熏陶,增强语文综合素养。二、教学方法:朗读、默读、讨论、演绎、归纳、启发三、教学板块及相关阐述:(一)问题导入,情景切题。1.我

5、们学了一篇课文叫《雨的四季》,同学们心里哪一个季节的雨最有特点?为什么?(这个问题既有利于初步了解学情和切入课题,也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的需要)2.紧接着展开追问:你们准备从哪些感官角度进行描写?(视觉、听觉、嗅觉应该是比较普遍的回答,顺势往下引入:看来同学们都喜欢观察、倾听,善于用灵敏的嗅觉去感受生活。)古语讲,“温故而知新”,今天我们将通过熟悉的语言材料,调动多种感官,一起去品味春雨的浓浓韵味。首先,看两则文字材料。(出示PPT:两段关于春雨的文字)请大家小声自由朗读2—3遍文段,回答问题:问1:两段文字描写对象都是春雨,

6、在描写角度方面有何异同?如果学生回答到了正面和侧面描写。那顺势引导:正面和侧面都要通过通过感官来表现,因此,告诉学生,从自身感官角度思考,对阅读和写作具有删繁就简的意义,更容易把握。让学生一定程度上消除畏难心理,建立良好的学习期待。随后是两则材料的对比分析。著名诗人汪国真在《雨的随想》中说,大到整个世界,小到一滴雨水,世界上许多东西在对比中让你品味得更真切。我以此引入问题。问2:同是写春雨,朱自清从视觉,而刘湛秋从视觉、听觉、嗅觉多角度综合描写。一个季节,两位大家,两种诗意。同学们更喜欢哪段文字?请讨论品析。学生发言后,鼓励

7、学生试着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体会,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讲解、点拨,以朗读加深体会。品析材料,要注意引导学生紧扣文本中的关键词体会画面,感受情感。如:第一则:“细密”“斜织”“笼”“青”“绿”“静默”等。体现出生机盎然、生活悠闲。第二则:“娇媚”“透明”“翻动”“美丽”“诱惑”“畅快”等。有一种舒适愉悦,欣赏喜爱之情。为了强化学生的认识,还可以通过“斜织”“笼”分别和“透明的水雾的丝帘”“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对应赏析。美文应该美读,我主要朗读法来突破重难点。针对朗读的提问我从抓特征来引导,并以鼓励学生树立信心为主。问:你觉得材料中的

8、春雨要读出一种什么感觉?你能用一个词形容这种感觉并试着朗读出来吗?轻柔、细密、灵动、美丽、畅快、悠闲、从容、宁静、舒适(问题的设置也紧扣文本所描写内容的特点,并尽量准确,学生易于接受,也就是教学理论上讲的操作性要比较强)朗读的目的是为了强化感受。但在学生主体性基础上,教师还必须发挥积极的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