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14驿路梨花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14驿路梨花

ID:41071001

大小:18.4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8-15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14驿路梨花_第1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14驿路梨花_第2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14驿路梨花_第3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14驿路梨花_第4页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14驿路梨花_第5页
资源描述: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14驿路梨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4驿路梨花主备课人:林丹霞备课组中心发言纪要备课组:语文组中心发言人:林丹霞活动日期:2017年4月25日本课授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者彭荆风,文章选自1977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文体为小说。本单元的主题是修身正己,感受人物身上的传统美德。能力目标是学习略读,快速捕捉阅读重点,能够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本课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略读,粗知故事大意;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和小茅屋的历史。教学难点:分析“梨花”在文中的作用;联系实际,感悟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本课授课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教法):

2、一、本课继续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略读的主要特征是选择性阅读。选择性阅读不能在只言片语上纠缠,不追求对所有细节都理解,只要能以最快的速度粗知文章大意,遇到不懂的字、词等都可以跳过,甚至还可以跳过某个部分。不打断阅读思路,高度集中注意力,是提高略读效率的关键。二、从文章结构、立意和表情达意的角度,分析、理解、品味“梨花”在文中的作用。【基础教案】教学目标:1.能把握故事情节和记叙顺序,了解设置悬念的作用。2.能分析“梨花”的作用和感悟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教学重点:能把握故事情节和记叙顺序,了解设置悬念的作用。教学难点:能分析

3、“梨花”的作用和感悟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课时安排:2课时。积累字词:撵(niǎn) 驿路( yì)  陡峭(dǒu qiào)竹篾(miè)  简陋(lòu) 恍惚(huǎng hū)  修葺(qì)修茸:修理房屋。葺,用茅草覆盖房顶。 修长:长。修,也是长的意思。 陡峭:形容山势直上直下。 迷茫:广阔而看不分明的意思 简陋:房屋设备简·单粗陋,不完备。 香气四溢:指香气浓郁,向四面飘散。溢,水满外流。 折损:因过分尊敬或优待而承受不起。新课讲解内容:第一课时一、课前导入:梨花,洁白如雪,香气四溢。想到它,我们就会想到“

4、纯洁”,会想到“美丽”;想到它,我们会感到一股扑面的春的气息!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充满温馨的文章——《驿路梨花》。 二、作者简介:彭荆风,当代作家,江西萍乡人。1929年生于1949年夏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随军进入云南,三十多年来,他一直生活在云南边塞,熟悉当地少数民族的生活,写了许多反映边疆生活的作品三、感知内容: 1.略读课文,然后复述人物与小茅屋的故事。明确:“我”和老余 瑶族老人 一群哈尼小姑娘 解放军战士 梨花“我”和老余:在大山深处的梨树林边,发现了小茅屋;在小茅屋中受到照料,得到了食

5、宿帮助;第二天和瑶族老人一起为小茅屋房顶加草,挖排水沟。瑶族老人:打猎迷路,在小茅屋中得到照料,很感激;专门到小茅屋送粮食,方便路人;和“我”、老余一起修葺小茅屋。一群哈尼小姑娘:照料小茅屋。解放军战士:向雷锋同志学习,为方便过路人,建造小茅屋。梨花:被解放军战士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动,照料小茅屋。2.跳读课文,找出本文表示时间的词语,体会本文的记叙顺序。 明确:表示时间的词语有“暮色,夕阳西下、一弯新月、这天夜里、第二天早上”。 从全文整体结构看,全文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采用的是顺叙,其中老人打猎迷路,夜宿茅屋,解放军盖

6、小屋,梨花姐妹照料小茅屋又是插叙。如果从小茅屋建造和保持的过程来看,文章又是倒叙。拓展:如果按照小茅屋的出现、发展过程,情节该如何安排?解放军过夜盖茅屋个哈尼姑娘梨花照料小屋-妹妹接替姐姐照料小屋-瑶族老人借住送米个“我们”投宿小茅屋。3.精读课文,“我”和老余发现小茅屋后,围绕着小茅屋的主人是谁设置了几次悬念,发生了几次误会? 明确:设置了三次悬念。第一次悬念是:“我们”正焦急时发现小茅屋,却没有人,没有灯。“我们”产生这样的疑问: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第二次悬念是:“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而老人说:“我不是主人

7、”。到底谁是主人呢? 第三次悬念是:当“我们”要感谢哈尼小姑娘时,她说: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解放军叔叔为什么盖房子呢? 两次误会 第一次:“我们”认为瑶族老人是“主人”时,他说不是。 第二次:“我们”和瑶族老人认为哈尼小姑娘是主人,然而又不是。四、总结全文:《驿路梨花》这篇文章,从整体上看是按“我们”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是顺叙,在顺叙过程中又有插叙;如果按小茅屋的产生及迁延过程看,又是溯源的倒叙,恰似倒卷珠帘。在情节的安排上,作者巧妙地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情节富有戏剧性。整篇文章,短短的篇幅,却

8、形成了路转峰回,跌宕起伏之势,读来很有味道。五、布置作业:完成《高分突破》相应练习。第二课时一、课前导入:梨树林旁那草顶泥墙的小屋,不知给多少焦急劳累的路人带来了温暖和惬意;时间流淌,岁月更迭,围绕着这间普通而又神奇的小屋,也不知有多少雷锋的故事在代代相传。那么这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驿路梨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