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五四运动前》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五四运动前》

ID:41076766

大小:359.1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9-08-15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五四运动前》_第1页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五四运动前》_第2页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五四运动前》_第3页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五四运动前》_第4页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五四运动前》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五四运动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针对材料解析题命题方式,明确复习要求——《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五四运动前》主题辐射式的技术策略结构发散式的技术策略主题串联式的技术策略单个主题变化、趋势特征、规律内涵、影响背景、起因横向纵向【复习要求】:掌握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基本史实。思想解放国民觉醒文化转型全面西化民主与科学(思想)陈李鲁胡资产阶级袁世凯倒行逆施新文化推动革命爆发进一步解放思想袁篡权后失败中西结合民主共和制(制度)孙章黄等资产阶级维新变法失败《辛丑条约》清末新政民族资本的发展革命指导变法思想启蒙客观有利于革命思想传播戊戌政变后失败中

2、西结合君主立宪制(制度)康梁严谭资产阶级甲午战争维新认识世界的起点维护封建制度甲午后失败中体西用西方科技、军事(器物)林、魏地主阶级闭关锁国鸦片战争睁眼看世界结果、影响特点学习内容代表人物背景思想新型主题异类主题1异类主题3异类主题2异类主题4概括推论中外古今【复习要求】:对本专题内容相近类型的事件或现象进行整合1、古今对比:必修三专题一儒学的发展演变2、中外对比:必修三专题六中国近代思想解放与西方近代思想启蒙的比较3、推论、归纳:必修一专题二必修一专题三必修二专题二同一主题同一主题同一主题启示、认识归纳、比较

3、变化变化时期之一时期之二时期之三【复习要求】:比较、归纳能力;对本专题内容能进行推理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加以论证。1、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的通吗,能实现中国的复兴吗?为什么?2、新文化运动后期,我们开始宣传和学习马克思主义,如果你是那个年代的人,你认为这道路能行的通吗?3、完全照搬俄国式道路可以吗?要善于学习,但不要盲目学习中国近代“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是零碎的不是批发的。”——陈旭麓复习启示要有全面牢固的基础知识要能联系地看待专题知识要有一定的问题分析能力1.(2011·南京模拟)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在

4、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裴钰《改变中国》材料二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

5、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关于启蒙与现代化的关系,西方与中国适成倒置:在欧洲,是由启蒙而现代化;在中国,则是为现代化而启蒙。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国启蒙运动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回答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促使中国“内部改变”的指导思想分别有哪些?(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思想启蒙的特点,并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3)综合上

6、述材料,概括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在“改变中国”中的作用。内容特征起因影响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汉书·艺文志》材料二1688年2月7日,法王路易十四特派五名耶稣会士到达北京,中法文化交流开始进入一个长达30年的黄金阶段。耶稣会壬描绘的关于中国光辉灿烂的图景在法国乃至欧洲都成为轰动一时的事物,十八世纪是一个“中国世纪”。伏尔泰就是一个“全盘华化论者”,

7、竞将耶稣画像改易为孔子像,晨夕礼拜。伏尔泰反对基督教,主张“没有迷信、没有荒诞传说、没有亵渎理性和自然的教条”。——整理有关资料材料三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例,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材料四窃以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

8、,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说也。此不攻破,吾国之政治,法律,社会道德,俱无由出黑暗而入光明。——陈独秀在1917年1月1日写的《答吴又陵(孔教)》(1)找出以上材料中不属于原始材料的一项(写出标号),并依据材料一概括出儒学的要义。(2)如果要探究材料二中伏尔泰主张“全盘华化”的原因,该从那儿个方面入手?(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维新派对于儒家思想的态度。(4)据材料四分析陈独秀对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