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

岳麓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

ID:41115064

大小:1.63 MB

页数:33页

时间:2019-08-16

岳麓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_第1页
岳麓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_第2页
岳麓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_第3页
岳麓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_第4页
岳麓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_第5页
资源描述:

《岳麓必修三第20课西学东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内地实力派人气小生张翰亮相第10届首尔电视剧大赏(又名首尔电视剧节),并且最终凭借在电视剧《杉杉来了》中的精彩演出,斩获亚洲之星奖。张翰获奖感言:“师夷长技以制夷,希望中国内地的电视文化会接下来引领整个亚洲。”第20课西学东渐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课程标准:历史概念西学东渐【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科技、文化、思想、宗教等)向中国逐渐传播渗入的历史过程,它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这里特指晚清民初欧

2、美等地科技文化思想的传入。其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①鸦片战争之前的明末清初:开端——耶稣会传教士②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前后:深入——列强侵华加剧中国应对态度:排拒---接受---全盘西化西学东渐鸦片战争前夕到五四运动前后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①鸦片战争前夕到戊戌变法之前〔学科技(器物)〕②戊戌变法前夕到新文化运动之前(学制度)③新文化运动前夕到五四运动前后(学思想)1、鸦片战争前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日益加剧2、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扩大一、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年代)(一)背景(二)目的为了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林则徐贡

3、献:1、设立译馆,翻译报刊和《各国律例》;组织编译《四洲志》,了解西方的历史地理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教材介绍了哪些史实说明他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三)代表人物及成就开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2、仿制战舰,提出建立新式海军的主张,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魏源“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海国图志·序>>中国传统(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后指西方人,在《天津条约》中“夷”被“洋”所代替。学习西方先进技

4、术武装自己,以抵御外国的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阅读这两则材料,理解“师夷长技以制夷”2、魏源和《海国图志》“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是悉夷、师夷、制夷三位一体,出发点和立足点是“制夷”,方法是“师夷长技”。魏源认为要师夷制夷,先从洞悉夷情开始。夷之长技有三: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思考:地主阶级抵抗派西学是学习哪一层面的内容?直接目的?根本目的(实质)?有何局限性?2、局限:3、实质:①最终目的在于维护清朝统治②仅限于理论宣传,没有大规模实践③仅学习军事技术,未涉及政治经济制度。地主阶级抵抗派为抵御外侮、维护封建统治

5、的西学思潮。①“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②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四)影响1、积极影响:道光二十五年(1845),姚莹在西南各地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著《康輶纪行》一书,旨在“知彼虚实”“徐图制夷”,以“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徐继畲的《瀛寰志略》先介绍了东西半球的概况,之后按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的顺序依次介绍了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一)背景:金田起义中英《天津条约》签字“内忧外患”二、体用之争(19世纪60-90年代)①19世纪60年代清朝政府面

6、对严峻的内忧外患。②西学传入日益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体用之争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主张分别是什么?是否兼采西方文化变革救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反对“西学为用”、“师事夷人”二、体用之争(19世纪60-90年代)(一)背景:(二)中体西用:二、体用之争(19世纪60-90年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为体”——以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的实用科技,举办洋务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体:主体、本质;用:由主体派生,为主体服务的表现形式。(二)中体西用含义:

7、倭仁奕洋务派顽固派“体用之争”西学为用1867年,洋务派与顽固派因增设天文算学馆一事展开激烈争论。反对西学为用(三)代表人物及观点洋务派(奕欣、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张之洞)材料一:李鸿章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材料二: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注:深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

8、物,可以剿发捻(农民起义军),可以勤远略(替皇帝排忧解难)。”思考:①根据材料一概括什么是“中学”?什么是“西学”?中体西用的实质是什么?②根据材料二归纳洋务派这些主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①中学:中国的传统文化。西学:西方的近代文化。实质:在不触动清王朝君主专制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清王朝统治目的。②根本目的: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