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

ID:4111753

大小:49.8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7-11-28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_第1页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_第2页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_第3页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_第4页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学大纲Physiologyandpathophysiology(供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及五年制全科医学本科专业使用)前言1.课程基本信息:总学时/总学分:108/6理论学时/学分:108/6实验学时/学分:0/0开课单位:基础医学院2.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任务是研究人体及其细胞、组织、器官等组成部分所表现的生命现象的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阐明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病理生理学是在掌握生理学知识的基础上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

2、化及其机制,从而探讨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依据。3.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探讨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与机制。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并注意科学思维方法与科学态度的培养,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实践打下必要的基础。教学内容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划横线部分为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其他为一般熟悉和一般了解内容。4.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可通过课堂讲授、讨论(TBL或CBL)以及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

3、进行自学和在线练习。5.课程地位: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医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又是承上启下的桥梁课程。6.参考教材:本大纲与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朱大年及王庭槐主编的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第八版《生理学》(2013年)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王建枝及殷莲华主编的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第八版《病理生理学》(2013年)配套使用。7.考核方法:课终考核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进行,课终成绩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其中包括出勤率、课堂提问、在线练习、阶段性在线考核及期中考试等内容。期中考试采用闭卷笔试方式进行。参考学时分配教学内容理论学时数实验学时数生

4、理学绪论30细胞的基本功能90血液60血液循环120呼吸60消化和吸收30能量代谢与体温30尿的生成和排出90神经系统的功能150内分泌与生殖60病理生理学绪论10疾病概论20水、电解质代谢紊乱50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50缺氧30发热20休克30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20心功能不全30肺功能不全30肝功能不全30肾功能不全40合计1080生理学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生理功能的调节及负反馈的概念;内环境及稳态的概念。2.熟悉: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体内的控制系统。3.了解:生理学的研究水平和研究方法。教学内容1.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生理学的任务,生理学研究的三个

5、水平。2.机体的内环境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及其所占体重的百分比,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3.生理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反射,反射弧,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体液调节:激素,旁分泌和神经分泌的概念;自身调节。4.体内的控制系统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系统:负反馈控制系统,正反馈控制系统。细胞的基本功能目的要求1.掌握: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兴奋性,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机制,兴奋的引起机制,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兴奋-收缩耦联。2.熟悉:骨骼肌的微细结构及其收缩机制。3.了解: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教学内容1.细胞膜的跨膜物

6、质转运功能单纯扩散;易化扩散:离子通道和载体的概念;主动转运:Na+-K+泵;继发主动转运(联合转运):同向转运和逆向转运;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2.细胞膜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通过具有特殊感受结构的通道蛋白质完成的跨膜信号转导:化学门控通道,电压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促离子型受体(自学)。3.细胞的电活动静息电位及其产生机制,动作电位概念、机制及其特点,局部电位,可兴奋细胞及其兴奋性、阈强度、阈电位等概念。4.肌细胞的收缩横纹肌: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量子式释放,终板电位。横纹肌细胞的微细结构;横纹肌的收缩机制:滑行学说,肌丝的分子组成,肌肉收缩的过程,骨

7、骼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概念和基本过程。5.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前负荷、后负荷及肌肉收缩能力;骨胳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血液目的要求1.掌握:血细胞比容的概念和血液的理化特性,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和生理功能,白细胞功能,生理止血,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和功能以及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ABO血型系统和输血的原则。2.熟悉:血液的基本组成、血量和血浆的化学成分,红细胞生成所必需的原料和因素,内源性激活途径,外源性激活途径,Rh血型系统。3.了解:造血过程和调节,抗凝、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溶。教学内容1.血液的组成血液的基本组成,血量,血细胞比容,血浆的化学成分。2.血液的

8、理化特性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