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求分析的应用》PPT课件

《供求分析的应用》PPT课件

ID:41126171

大小:309.96 KB

页数:49页

时间:2019-08-17

《供求分析的应用》PPT课件_第1页
《供求分析的应用》PPT课件_第2页
《供求分析的应用》PPT课件_第3页
《供求分析的应用》PPT课件_第4页
《供求分析的应用》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供求分析的应用》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4章供求分析的应用本章主要内容是供求分析的应用,使学生体会经济学的确能有助于理解一些经济现象,如政府限价和征税的后果等。第一节弹性一、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priceelasticityofdemand)衡量消费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是否敏感。它等于需求量变化率对价格变化率的比率。例:假设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10%,需求量减少20%,那么,需求价格弹性=(20%)÷(10%)=2例:假设某种商品最初的价格为每单位100元,需求量为1000个,当价格提高到110元时,需求量减少到800个,求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答:价格的变化率=(110-100

2、)÷100=10%。需求量的变化率=(800-1000)÷1000=-20%。需求价格弹性=20%÷10%=2需求价格弹性的更一般计算公式是:Ed=∣(ΔQ/Q0)÷(ΔP/P0)∣=(P0/Q0)∣ΔQ/ΔP∣或Ed=(P0/Q0)∣dQ/dP∣如果需求量的变化率大于价格的变化率,即Ed>1,我们说需求富有弹性(elastic);如果Ed<1,我们说需求缺乏弹性(inelastic);如果Ed=1,我们说需求单位弹性(unitelastic)。需求价格弹性是需求量变化率与价格变化率的比较,不是需求量变化量与价格变化量的比较.关于弹性的计算中是

3、否带入价格和需求量的变化的正负号,流行的教材也不尽一致。我们约定计算结果不带负号,相当于对结果取绝对值。一般说到弹性指点弹性。弧弹性的计算中,变化率的计算选用两个端点值的平均值作为基数。实际中,弹性系数的估计和计算是十分不可靠的。这是因为,正如我们在上一章中指出过的那样,我们很难知道需求线。一般来说,同一条需求线上不同点处的弹性不同。0QPDDΔQΔPEd=(P0/Q0)∣ΔQ/ΔP∣(Q0,P0)出发点陡峭程度弹性系数大小取决于点的位置和曲线的陡峭程度。同等条件下,越陡峭的需求线越缺乏弹性。图4-10QPDDEd=1Ed>1且↑Ed>1且↓一

4、条直线上不同点处弹性肯定不同。图4-2二、需求价格弹性的决定因素在一种商品上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是否生活必需品寻找替代品的难易程度时期长短三、总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关系在没有差别价格的情况下,一种产品的总收益(totalrevenue)即销售收入TR等于价格P乘以数量Q,即TR=P×Q什么条件下总收益最大?答案是,单位弹性时,总收益最大。0涨价的损失涨价所得图4-3当需求缺乏弹性时,需求线较为陡峭时,提高价格,总收益增加。PQ0Q降价的损失降价所得图4-4当需求富有弹性时,需求线较为水平,降低价格,总收益增加。P总收益和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之间的关

5、系有其严格数学证明。这个证明的口头陈述是总收益的变化率=价格变化率+需求量变化率请注意,价格的变化和需求量的变化正负号相反,即当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如果需求缺乏弹性,那么,当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的比率的绝对值小于价格提高的比率,总收益的变化是正的,说明提高价格时总收益增加;如果需求富有弹性,那么,当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的比率的绝对值大于价格下降的比率,总收益的变化是正的,说明降低价格使总收益增加。所以,需求单位弹性时,总收益最大。为了便于理解和记忆,总收益和需求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有如下通俗解释:需求缺乏弹性意味着

6、,面对涨价,消费者不逃跑和无处可逃,那么,争价必定使总收益增加;需求富有弹性意味,降价会吸引大量消费者,降价必定使总收益增加;需求单位弹性时总收益最大。应用总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的关系可用于说明增产不增收的现象。让我们以粮食为例。如果有利的气候条件或技术进步使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了,由于人们对粮食的需求是比较缺乏弹性的,粮食的价格将以更大幅度下降,农民的收入也必定减少。四、其他弹性概念对于任何两个变量,我们都可以定义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弹性,以衡量前者对后者的变化是否敏感。由于需求量依赖于收入,我们有需求的收入弹性,以衡量需求量对收入变化是否敏感

7、。它等于需求量的变化率除以收入的变化率。由于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依赖于其他商品的价格,我们有需求交互弹性,以衡量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是否敏感。假设有X和Y两种商品,那么,对X的需求量对Y的价格的交互弹性等于对X的需求量的变化率除以Y的价格的变化率。供给价格弹性衡量卖者或生产者对价格变化是否敏感。它等于供给量的变化率除以价格的变化率。第二节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一、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consumers’surplus)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大数额减去实际支付的数额。如图4-5所示,消费者为三个单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大数额是23元。但假如

8、市场价格是3元,他们实际支付的数额是9元。消费者剩余是14元。3510价格消费者剩余QP0123图4-5从0到第a个的消费者剩余a0QP价格从a个到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