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论脐与脐疗

《黄帝内经》论脐与脐疗

ID:41138308

大小:54.5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8-17

《黄帝内经》论脐与脐疗_第1页
《黄帝内经》论脐与脐疗_第2页
《黄帝内经》论脐与脐疗_第3页
《黄帝内经》论脐与脐疗_第4页
《黄帝内经》论脐与脐疗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帝内经》论脐与脐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灵枢部分1.五脏有六腑,六腑有十二原,十二原出于四关,四关主治五脏,五脏有疾应取之十二原。(小编提醒:在高树中《一针疗法》和《中医脐疗大全》将四关解释为肘、膝、膈、脐)《九针十二原第一》2.肓之原,出于脖胦,脖胦一。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之有疾者也。(脖胦即气海的别称)《九针十二原第一》3.肾脉急甚为骨癞疾;微急为沉厥奔豚,足不收,不得前后。缓甚为折脊;微缓为洞,洞者,食不化,下嗌还出。大甚为阴痿;微大为石水,起脐以下至小腹腄腄然,上至胃脘,死不治。小甚为洞泄;微小为消瘅。滑甚为癃(疒贵);微滑为骨痿,坐不能起,起则目无所见。涩甚为大痈;微涩为不月、沉痔。《邪气脏腑病形篇第四》4.心

2、脉急甚者为瘛疭;微急为心痛引背,食不下。缓甚为狂笑;微缓为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时唾血。大甚为喉吤;微大为心痹引背,善泪出。小甚为善哕;微小为消瘅。滑甚为善渴;微滑为心疝引脐,小腹鸣。涩甚为喑;微涩为血溢维厥,耳鸣癫疾。《邪气脏腑病形篇第四》5.大肠病者,肠中切痛而鸣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即泄,当脐而痛,不能久立,与胃同候,取巨虚上廉。胃病者,腹膜胀,胃脘当心而痛,上肢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取之三里也。《邪气脏腑病形篇第四》6.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

3、迎前下人迎,循喉咙,入缺盆,下膈,属胃络脾;其直者,从缺盆下乳内廉,下挟脐,入气街中;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以下髀关,抵伏兔,下膝膑中,下循胫外廉,下足跗,入中指内间;其支者,下膝三寸而别,下入中指外间;其支者,别跗上,入大指间,出其端。《经脉第十》7.足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端内侧,上结于内踝;其直者,结于膝内辅骨,上循阴股,结于髀,聚于阴器,上腹,结于脐,循腹里,结于肋,散于胸中;其内者,著于脊。其病足大指支内踝痛,转筋痛,膝内辅骨痛,阴股引髀而痛,阴器纽痛上引脐,两胁痛引膺中,脊内痛。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命日仲秋痹也。《经筋第十三》8.手少阴之筋,起

4、于小指之内侧,结于锐骨,上结肘内廉,上入腋,交太阴,挟乳里,结于胸中,循贲,下系于脐。其病内急,心承伏梁,下为肘网。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筋痛。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其成伏梁唾血脓者,死不治,命曰季冬痹也。《经筋第十三》9.其支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络阴器,上过毛中,入脐中,上循腹里,入缺盆,下注肺中,复出太阴。《营气第十六》10.小腹控睾,引腰脊,上冲心,邪在小肠者,连睾系,属于脊,贯肝肺,络心系。气盛则厥逆,上冲肠胃,熏肝,散于肓,结于脐。故取之肓原以散之,刺太阴以予之,取厥阴以下之,取巨虚下廉以去之,按其所过之经以调之。《四时气第十九》11.身有所伤,血

5、出多,及中风寒,若有所堕坠,四支懈惰不收,名曰体惰。取其小腹脐下三结交。三结交者,阳明、太阴也,脐下三寸关元也。《寒热病第十九》12.热病挟脐急痛,胸胁满,取之涌泉与阴陵泉,取以第四针,针嗌里。《热病第二十三》13.腹痛,刺脐左右动脉,已刺按之,立已;不已,刺气街,已刺按之,立已.《杂病第二十六》14.岐伯曰:夫中热消瘅则便寒,寒中之属则便热。胃中热则消谷,令人县心善饥,脐以上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脐以下皮寒,胃中寒则腹胀,肠中寒则肠鸣飧泄。胃中寒、肠中热则胀而且泄;胃中热、肠中寒则疾饮,小腹痛胀。《师传第二十九》15.小肠后附脊,左环回周迭积,其注于回肠者,外附于脐上,回运环反十六曲,

6、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长三丈二尺。《肠胃第三十一》16.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有街,胫气有街。故气在头者,止之于脑。气在胸者,止之膺与背腧。气在腹者,止之背腧与冲脉于脐左右之动脉者。气在胫者,止之于气街与承山、踝上以下。取此者用毫针,必先按而在久,应于手,乃刺而予之。所治者,头痛眩仆,腹痛中满暴胀,及有新积。《卫气第五十二》17.足阳明之下,血气盛则下毛美长至胸,血多气少则下毛美短至脐,行则善高挙足,足指少肉,足善寒;血少气多则肉而善瘃。《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18.岐伯曰:其著孙络之脉而成积者,其积往来上下,臂手孙络之居也,浮而缓,不能句积而止之,故往来移行肠胃之间,水凑渗注灌,濯

7、濯有音,有寒则腹(月真)满雷引,故时切痛。其著于阳明之经,则挟脐而居,饱食则益大,饥则益小。其著于缓筋也,似阳明之积,饱食则痛,饥则安。其著于肠胃之募原也,痛而外连于缓筋,饱食则安,饥则痛。其著于伏冲之脉者,揣揣应手而动,发手则热气下于两股,如汤沃之状。其著于膂筋在肠后者,饥则积见,饱则积不见,按之不得。其著于输之脉者,闭塞不通,津液不下,孔窍干壅,此邪气之从外入内,从上下也。《百病始生第六十六》·素问部分1.帝曰:人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