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问题与反贫困对策的文献综述(论文资料)

贫困问题与反贫困对策的文献综述(论文资料)

ID:4114099

大小:4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1-28

贫困问题与反贫困对策的文献综述(论文资料)_第1页
贫困问题与反贫困对策的文献综述(论文资料)_第2页
贫困问题与反贫困对策的文献综述(论文资料)_第3页
贫困问题与反贫困对策的文献综述(论文资料)_第4页
贫困问题与反贫困对策的文献综述(论文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贫困问题与反贫困对策的文献综述(论文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贫困问题与反贫困对策的文献综述黄晓娴(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社会工作0901班电话18986159028)摘要:贫困问题是当今世界最尖锐的社会历史问题之一,作为各方高度关注的领域,中国反贫困在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仍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本文对以往中国关于贫困问题的研究和反贫困对策的文献的梳理和总结,并进行了比较分析。关键词:贫困问题反贫困对策区域经验贫困现象和人类社会相伴而生。直到今天,虽然全球经济有了根本性的发展,但贫困现象仍然存在。它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又是引起各种矛盾乃至冲突的内涵复杂的社会问题。本文从贫困的内涵的演变、贫困成因

2、的研究、城市和农村反贫困特点和战略的变化等方面,对当前我国贫困问题做了梳理总结,并对当前我国反贫困对策的优点和不足做总结和评价。一、贫困问题和反贫困对策的演变1、关于贫困概念的界定、贫困的类型和测量关于贫困的概念,我们在学术上基本与国际的多元贫困观相同,既包括经济上的,也包括社会的、文化的、政治意义上的意含,但是在实践领域加人了中国的现实基础,主要使用的是绝对的、核心的、客观的贫困概念——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是指收入难以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准的状况。相对贫困是指一个人或家庭的收入比社会平均收入水平少到一定程度时所维持的那种生活状况,它不是根据某一固

3、定标准,而是根据低收入者与社会其他成员的差距来定义贫困。如有些国家把低于平均收入40%的人口视为相对贫困人口。世界银行的专家认为,收入低于平均收入1/3的社会成员便可视为处于相对贫困状况。西方学者把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经济增长减缓和失业率增加的原因导致的贫困叫“新贫困”。而我国学者近几年也倾向于把因城市化、社会经济的变迁而导致的贫困称为“新贫困”。贫困测量方法与贫困标准的制定:目前我国对于贫困人口的测量还主要是以经济标准来确定的,而且方法多采用国际通行的方法,不过标准相对较低,这在学界也基本达成共识。贫困的类型与组成:按照贫困的标准可以把贫困分为绝对贫

4、困和相对贫困;不少学者从发展的角度把贫困分为生存型贫困、温饱型贫困和发展型贫困;按照生活质量的决定因素对贫困进行分类,将贫困分为制度性贫困、区域性贫困、阶层性贫困。2、关于贫困产生原因的研究贫困产生的原因一直都是贫困问题研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这也是贫困研究中更具理论性的一部分,有不少有影响的理论如刘易斯的贫困文化论,威尔逊的社会孤立论,莫顿的紧张理论,社会排斥理论等。我国学者罗暇从结构、文化、个人三个方面对这些理论做了梳理。结构取向的贫困研究者认为贫困的产生主要原因在外力,而不在于贫困者本身,造成贫困的原因有社会转型、生产力低下、经济的梯度发展、资源要

5、素匮乏、权利缺失、社会风险和社会支持网络欠缺等;文化取向的解释强调贫困是一种特征,贫困群体的价值规范与行为特征、群体的态度、主观心理感受等;个体因素的贫困论者认为贫困者本身发展权利实现不足、素质低下。笔者认为,这种观点的狭隘性随着相对贫困越来越占据贫困人口的主流,会越来越难以自圆其说,从中外关于贫困的发生学研究看来,贫困的产生主要是以结构取向的理论占主流。另外,贫困的代际传递也是很多贫困地区长期难以脱贫的原因,这些贫困地区因为缺乏教育医疗卫生等基础保障,陷入贫困循环的状况也值得我们关注。1、农村的贫困与反贫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反贫困的步伐明显放

6、缓。这是因为在反贫困的运行过程中,无论是对贫困内涵的理论把握,贫困人员的结构改变,还是对因公共供给不足而返贫的现实认识以及反贫困的制度设计都存在着缺陷和误区。因此,要治理贫困恶性循环,就必须把握农村的贫困现状,重新认识扶贫政策中的得与失。许多学者都认识到农村反贫困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并对反贫困的新特点做出整理归纳。1.贫困面逐步缩小,地理分布相对集中2.贫困人口数量虽然不断下降,但仍有一定规模3.贫困人口分布日趋分散,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基本格局。以大行政区为单元的贫困区域缩小了,原来以县为单位的相对集中分布的贫困区逐步转化为乡、村级贫困区;贫困人口仍旧

7、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4.脱贫减速趋缓,脱贫和返贫交织发生。5.特殊群体的贫困问题凸现,少数民族、残疾人等6.传统致贫因素和新增致贫因素交织在一起,呈现出多维型态特征。农村涌现许多贫困新问题。如贫困标准太低,减贫难度增大,地方财政差困难限制扶贫资金投入,经济全球化对我国减贫产生不利影响等。章元等学者对世界银行和中国官方关于贫困人口的统计数据进行对比研究,得出中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减少对世界贫困人口的下降做出巨大贡献。但是另外一方面,世界银行2001年的国别报告中针对中国农村的反贫困工作的数据又指出居住在国定贫困县的家庭消费增长率高于原来的预期。也就是说,

8、中国70年代以来的贫困人口大幅下降主要是由经济发展带动的,而这也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