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识抛物线 (2)

结识抛物线 (2)

ID:41157382

大小:6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17

结识抛物线 (2)_第1页
结识抛物线 (2)_第2页
结识抛物线 (2)_第3页
资源描述:

《结识抛物线 (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结识抛物线》教学案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能够利用描点法作出函数y=x2的图象,能根据图象理解二次函数y=x2的性质。2.猜想并能作出y=-x2的图象,能比较它与y=x2的图象的异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二次函数y=x2的图象的作法和性质的过程,获得利用图象研究函数性质的经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由函数y=x2的图象及性质,对比地学习y=-x2的图象及性质,并能比较出它们的异同点,培养类比学习能力和求同求异思维。二、教材分析  二次函数的图象——抛物线,是人们最为熟悉的曲线之一,喷泉的水流,标枪的投掷等都形成抛物线路径。同时,抛物线形状在建筑上也有着广泛的

2、应用,如抛物线型拱桥、抛物线型隧道等。  教材对二次函数性质的研究采用的是图象的、直观的、非形式化方法,要求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活动(联系、对比、概括和反思等)达到对抛物线自身特点的认识和对二次函数性质的理解。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普通初级中学,学校位于城乡结合部,学生大部分是周围村庄农民子女,学习基础较差。学生在前面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学习基础上,已经具备了有关函数知识的学习方法和能力,如初步的画函数图象、观察、归纳、总结等能力,对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数学方法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四、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回顾一次函数、反比例

3、函数的图象特征(直线、双曲线)。  2.让学生猜想二次函数y=x2图象的特征。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二次函数图象,因此观点多种多样,教师暂不下结论,而是让学生自己画出y=x2的图象。学生已有画函数图象的经验,不难画出y=x2的图象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使学生养成“猜想—验证”的思维习惯,在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后,教师引出抛物线的概念。  (二)建立模型多媒体展示二次函数y=x2图象观察二次函数y=x2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图象与x轴有交点吗?如果有,交点坐标是什么?(2)当x<0时,随着x值的增大,y的值如何变化?当x>0时呢?(3)当x取什么值时,y的值最小?最小值

4、是什么?你是如何知道的?(4)图象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对称轴是什么?(上述问题,学生通过直观观察,不难得到答案,进而可以得出二次函数的性质。)2二次函数y=x2的性质在学生讨论交流后让学生叙述,教师板书:(1)抛物线的开口向上。(2)它的图象有最低点(与x轴的交点),最低点坐标为(0,0)(即抛物线顶点),这时函数有最小值,即当x=0时,y的最小值为0。(3)它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y轴;在对称轴左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的右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本环节为这节课的重难点所在,考虑到学生认知上的困难,设计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过程,有利于揭示知

5、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探究意识。)(三)强化新知,巩固练习二次函数y=-x2的图象是什么形状?作出它的图象,它与二次函数y=x2的图象有什么关系?(学生头脑中已有了抛物线的概念,解决此问题并不困难。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自主评价,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适时引导、矫正、总结。)  (四)拓展与探究  1.分别作出二次函数y=2x2与y=-3x2的图象,并说出其形状、开口方向、对称轴与顶点坐标。  (找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画图技能,巩固新学知识。  2.已知二次函数y

6、=ax2(a≠0)。  (1)a取何值时,它的图象开口向上?  (2)当x取何值时,y随x增大而增大?  (3)当x取何值时,y随x增大而减小?  (对于(1),学生容易完成;对于(2)(3),由于要分a>0和a<0两种情况来考虑,学生很可能只回答a>0或a<0中的一种情况,教师要给予引导,全面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由数到字母,体现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同时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  (五)小结与作业  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回顾本课时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  作业:习题2.2。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动

7、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二次函数y=x2和y=-x2的图象和性质,并运用此结论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经历了“探索—总结—应用”的思维过程,促进了良好数学观和数学素养的养成。但在教学中,教师的“导”、学生的“学”是否和谐,还有一定的问题有待改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