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元文论》PPT课件

《宋金元文论》PPT课件

ID:41166969

大小:320.46 KB

页数:49页

时间:2019-08-18

《宋金元文论》PPT课件_第1页
《宋金元文论》PPT课件_第2页
《宋金元文论》PPT课件_第3页
《宋金元文论》PPT课件_第4页
《宋金元文论》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宋金元文论》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 宋金元文论概说欧阳修与苏轼文论严羽《沧浪诗话》宋代的词论金元的文学理论批评概说两宋共319年(960—1127,1127—1279),与之相并行的有北方金王朝(1115—1234),加上灭金绝宋的元代(1279—1368),共约四百年,合称宋金元时期。文论重点在宋代,金元余波。1、文化高度繁荣。宋代的社会风尚大体上呈现出重文、尚理、崇雅的特点。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与赵宋之世。”(《金明馆丛稿二编》)2、学术思想丰富。欧阳修复兴儒学;周敦颐、张载、邵雍、二程、朱熹等建立了新儒学——理学;陈亮的功利之学(事功之学或事

2、学)、陆九渊的心性之学(心学)也都有一定影响。3、文学创作繁盛。宋诗数量超过唐代,形成不同于唐的特色;宋文、宋词成就极高。一、文论的特点1、诗话崛起于宋,成为宋代诗学批评的重要形式。以欧阳修的《六一诗话》最早。出现了大量“诗话”著作2、文论的重心仍在传统诗文理论特别是诗歌理论上,较前代论述深入精微。诗文大家欧阳修和苏轼诗论专家严羽诗歌理论,在后世影响极大。北方金朝的著名诗人元好问以组诗的形式发表真知灼见。宋代文学批评各有宗主,诗宗杜,文宗韩,蔚为时代风尚。尊杜宗韩是宋代文学批评的两大支柱。3、宋代诗论具有鲜明的以禅论诗的倾向。如严羽之《沧浪诗话》。第一

3、节欧阳修与苏轼文论欧阳修,北宋诗文革新理论和实践的首领,唐宋八大家之一,是有宋以来第一个在散文、诗、词各方面成就都很大的作家。晚年所作《六一诗话》,开诗论之一体。“诗穷而后工”说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苏轼文论苏轼,号东坡居士,散文列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1

4、、“自然天成”说(文艺的自然本质)“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答谢民师推官书》)“苏李之天成,曹刘之自得,陶谢之超然,盖亦至矣。”(《书黄子思诗集后》)2、“了然心手”说“有道有艺。有道而不艺,则物虽形于心,不形于手”《书李伯时山庄图后》。孔子曰:“言之不文,行而不远。”又曰:“辞达而已矣。”夫言止于达意,即疑若不文,是大不然。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答谢民师推官书》)3、萧散简远”说(文学

5、创作中的主客体关系)予尝论书,以谓钟、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在笔画之外。至唐颜、柳,始集古今笔法而尽发之,极书之变,天下翕然,以为宗师。而钟、王之法益微。“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书黄子思诗集后》《东坡文谈录》记载意尽而言止者,天下之至言也,然而言止而意不尽,尤为极致”。追求“意在言外”,“言不尽意”的审美意趣。第二节严羽《沧浪诗话》一、严羽与《沧浪诗话》严羽(生卒年不详),字仪卿,一字丹丘,自号沧浪浦客,邵武(今福建邵武)人。基本结构:《沧浪诗话》全书分为《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证》五门,书后附《答出继叔吴景仙书》)。认为是

6、“自家实证实悟”之作,“乃断千百年公案,诚惊世绝俗之谈,至当归一之论。”二、以禅喻诗的“妙悟”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禅宗妙悟:“以心传心”、“不落言荃”。即佛法的传授全靠自省、自悟。诗辩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且孟襄阳学力下韩退之远甚、而其诗独出退之之上者,一味妙悟而已。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然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汉魏尚矣,不假悟也。谢灵运至盛唐诸公透彻之悟也。他虽有悟者,皆非第一义也。三、“别材”、“别趣”说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不涉理

7、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近代诸公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以是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盖于一唱三叹之音,有所歉焉。且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读之终篇,不知着到何在。其末流甚者,叫噪怒张,殊乖忠厚之风,殆以骂詈为诗。诗而至此,可谓一厄也,可谓不幸也。(《诗辩》)1、针对宋诗弊病主要是针对苏、黄诗风,尤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的诗风。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宋代诗歌流派

8、。北宋后期,黄庭坚在诗坛上影响很大,追随和效法黄庭坚的诗人颇多,逐渐形成以黄庭坚为中心的诗歌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