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病流行情况和防治对策

性病流行情况和防治对策

ID:4117364

大小:6.38 MB

页数:72页

时间:2017-11-28

性病流行情况和防治对策_第1页
性病流行情况和防治对策_第2页
性病流行情况和防治对策_第3页
性病流行情况和防治对策_第4页
性病流行情况和防治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性病流行情况和防治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性病流行情况和防治对策荆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蔡云峰2010年12月27日性病防治概况原来所谓性病(VenerealDiseases,VD)是指经过性交传染的主要发生在外生殖器部位的炎症性疾患。这个定义下包括梅毒、淋病、软下疳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第四性病),现代医学把这四种性病归属为经典性病。定义由于社会条件的变化以及微生物和临床医学知识的进步,感到了上述概念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性病病种的增加●感染范围的扩大●传播方式的改变目前国际上已将通过性行为或类似性行为传染的一类疾病统称为性传播疾病(SexuallyTransm

2、ittedDiseases,STD).这个概念1975年正式被世界卫生组织采用。根据我国的国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性病防治管理办法》规定以下八种疾病在我国为重点管理和监测的性病。──────────────────疾病病原体──────────────────梅毒梅毒螺旋体 淋病淋病双球菌软下疳杜克雷噬血杆菌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沙眼衣原体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尖锐湿疣人类乳头瘤病毒 生殖器疱疹单纯疱疹病毒非淋菌性尿道炎沙眼衣原体等──────────────────国家监测病种的调整────────────

3、──────疾病病原体──────────────────梅毒梅毒螺旋体 淋病淋病双球菌尖锐湿疣人类乳头瘤病毒 生殖器疱疹单纯疱疹病毒沙眼衣原体感染沙眼衣原体──────────────────STD的传染源①性病病人:现症病人是性传播疾病的主要传染源,由于病人的生殖器上有活动性病变,存在着大量的病原体。②病原携带者:可分为●潜伏期病原携带●病后病原携带●无症状病原携带。传播途径性行为: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这一途径感染占95%以上。接触传播:可分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直接接触性病患者的病变部位和分泌物均可造成性病的传播,间

4、接接触病人的衣服、物品、用具、便盆等也可造成传播。血源传播:主要见于二期梅毒、淋菌菌血症、乙型肝炎、艾滋病病人所提供的血液。STD血源传播的特点发病率高:如果病原体量大,受血者的患病率达100%;发病快:一般性传播疾病都要经过一定的潜伏期,而血源传播感染者可明显缩短潜伏期;可跨越病程:如生殖器感染梅毒,要先发生一期梅毒,再发生二期梅毒。而血源感染的梅毒在感染后可直接发生二期梅毒;易发生播散行病变:淋菌败血症可发生多发性小关节炎、播散性淋菌性脓疱疮。梅毒可发生播散性玫瑰疹或丘疹性梅毒疹等。•全身症状重传播途径医源性传播:性

5、病也偶尔发生医源性感染,包括医务工作者自身感染和感染病人。胎盘传播:梅毒螺旋体和艾滋病病毒可通过胎盘屏障感染胎儿,而引起胎儿的先天性感染。传播途径产道传播:有的病原体不能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但在胎儿分娩通过阴道时发生感染,如患有淋病的产妇可使新生儿发生淋菌性眼炎和淋菌性脓疱病。其它的传播途径:媒介昆虫是否能传播性病一直未能证实。关于性病的传染性(一)1.女性受感染的危险性大于男性据估计,一个男性与感染淋病的女性发生一次性交后,其感染率为20-25%。而一个女性与一个已受感染的男性性交期间,不可避免地将受到感染。据估计,男

6、性传给女性的危险性是80-90%。2.感染率与性交的次数有关患淋病后,与之有过一次性交者,感染淋病的机率为20%,2次为40%,4次为80%。关于性病的传染性(二)3.与患者感染性病的年限有关患梅毒的第一年间,传染给对方的机率为90%,第二年为70%。4.胎儿的感染性患早期梅毒的母亲,若不进行治疗,有一半婴儿将发生胎传梅毒,另一半为死产或产后不久即死亡。未经治疗的早期潜伏梅毒母亲,其婴儿20%为正常或健康的,20%为死产,40%为胎传梅毒。未经治疗的晚期梅毒,其婴儿70%可以是正常或健康的,10%为胎传梅毒,其余可以是死

7、产或早产儿。女性感染STD的危害较大女性生殖道解剖部位的特殊性,粘膜暴露的面积较大。在性交过程中,病原体通过射精容易到达靶细胞。避孕药物的作用,使宫颈上皮外翻,增加了感染的机会。部分患者无临床表现,以致疾病进一步传播。与性病感染有关的健康问题急性症状:如疼痛性生殖器溃疡、尿道炎;并发症:如不育症和致命的异位妊娠;严重并危及胎儿及新生儿生命的感染;宫颈癌(妇女最常见的癌症);炎症和溃疡增加了HIV传播的机会。性病的流行促进了艾滋病通过性途径传播!精液SI“X4”HIV(T-tropic)NSI“R5”HIV(M-tropi

8、c)LaminaPropria网状细胞CD4+CCR5+DC-SIGN+暴露于粘膜上皮细胞TcellCD4CCR5DC-SIGNmigrationtolymphoidorgans“hand-off”ofHIV-1fromDCtoTcellsviaDC-SIGNGeijtenbeek,TBHetal.,Cell1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