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城山记》PPT课件

《小石城山记》PPT课件

ID:41176199

大小:2.90 M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8-18

《小石城山记》PPT课件_第1页
《小石城山记》PPT课件_第2页
《小石城山记》PPT课件_第3页
《小石城山记》PPT课件_第4页
《小石城山记》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石城山记》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石城山记柳宗元【教学目的】1、积累文学常识,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感悟文章遣词造句之美,品味作家笔下的山水之美,进而陶冶情操;3、体会作者被贬后游历山水触景生情时的感慨。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运城)人,世称柳河东,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政治改革家。805年,柳宗元积极参加王叔文等人的“永贞革新”运动,但不久改革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等八位改革人士被贬到边远地区当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司马事件”。此后,又迁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

2、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明道。写作背景柳宗元自贞元二十一年(805)起,在永州谪居十年。一代文豪,十年楚客。处于逆境之中的柳宗元开始了他一生中创作的辉煌时期。除了写出了许多抒发自己孤寂苦闷之情的诗歌(如《江雪》等)外,还写出了《三戒》、《捕蛇者说》等寓言、散文和史传文学作品,揭露社会的黑暗,反映人民的疾苦。最为出色的是他寓居愚溪五年中所写“清莹秀澈,锵鸣金石”的“永州八记”。本文便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最后一篇。字音梁(lì)疏数(cù)垠(yín)睥睨(

3、pìnì)偃(yǎn)仰傥(tǎnɡ)更(ɡēnɡ)千百年第一段(原文)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①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②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注:画横线句为作业,要求同前。第一段(译文)从西山道口一直向北,越过黄茅岭然后向下走,有两条路:其中一条向西伸延,寻找风景没有发现;另一条稍微折向北又折向东

4、,在不超过四十丈的地方,山土中断,河水分开,有积石横亘在路边。它的上面形成女墙、栋梁形状;它的旁边耸出一座堡坞,有一个像门的洞。往里看很黑,拿小石子投进去,从很深的地方传来咚咚的水声,声音十分响亮激越,过了很久才消失。盘旋攀登可以登上山顶,能眺望到很远的地方。山石没有土壤却生长优美的树木和竹子,显得更加奇特和坚固,它们疏密有致,或俯或仰,恰似智者精心布置的。研讨分析:第一段1.第一段的主要内容?举例说明文章第一段所运用的写作方法。参考答案:写了小石城山的奇特景物。手法有:记叙,例如:“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

5、,有二道。”描写,例如:“其上,为睥睨、梁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见。”2.在第一段中,作者如何描绘小石城山的“奇”的?试着用你的语言来描述一下。参考答案:其上为睥睨、梁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山形之奇;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山洞之奇;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山树之奇。第二段(原文)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③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

6、宜如是,则其果无乎?④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⑤“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第二段(译文)哦!我怀疑有没有创造万物的神灵很久了。到了这里,更加以为确实是有。又对神灵不在中原地区创造这样的美景,却在将它放置在偏僻荒远的永州感到奇怪,历经千百年却不能被人赏识它的美景,确实是劳而无功。神灵或者不应该这样,那么是真的没有神灵吗?有人说:(这是神灵用它)来安慰那些贤德却被屈贬在这里的人。有人说:“这里山川的灵气,不不能孕育为人,却唯独创造了这些山石,所以楚地的南边少出人

7、才却多产石头。”这两种说法,我都不相信。研讨分析:第二段第二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身世之慨”?“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的深意是什么?参考答案:抒发了作者被贬于荒远之地,不能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悲愤心情。作者是在影射自己,表面上是在为小石城山美好的风景被遗弃在僻远的荒野中无人赏识、受人轻蔑而感到不平,但实际上他是借着质疑神灵的安排,既为奇石打抱不平,也为自己长年被贬斥荒野而感到苦闷忧愁。作者借物抒情,表达自己失意痛苦的心情。文章主旨本文以凝练而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小石城山的奇观景物,并借以抒发了自己被贬于荒远

8、之地,不能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悲愤之情。文章特色1.凝炼而生动的语言。2.后半篇的议论抑扬宛转,余味无穷。3.將个人的身世之感放入山水景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物我合一。思考探究1.文章怎样写得一波三折?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参考答案:作者在文中,特别是在文章的第二段,制造了很多波澜,使文章表现出一波三折之妙:“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以为诚有”——“则其果无乎”——“是二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