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儿科业务学习-3月份讲稿

2010年—儿科业务学习-3月份讲稿

ID:41178869

大小:31.5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8-18

2010年—儿科业务学习-3月份讲稿_第1页
2010年—儿科业务学习-3月份讲稿_第2页
2010年—儿科业务学习-3月份讲稿_第3页
资源描述:

《2010年—儿科业务学习-3月份讲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0年—儿科业务学习-3月份讲稿小儿急救  第一节小儿心肺复苏  心跳呼吸骤停是指患儿突然呼吸及循环功能停止。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是包括采用一组简单的技术,使生命得以维持的方法。   [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病因]  引起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甚多,如新生儿窒息、婴儿猝死综合征、喉痉挛、喉梗阻、气管异物、胃食管反流、严重肺炎及呼吸衰竭、药物、严重心律失常、中毒、代谢性疾病、心肌炎、心肌病、心力衰竭、心血管介入治疗操作过程、各种意外损伤等。心跳呼吸骤停难以预料,但触发的高危因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其中最危险因素包括:  1.心血管系

2、统的状态不稳定,如大量失血、难治性心衰、低血压和反复发作的心律失常。  2.急速进展的肺部疾病,如严重的哮喘、喉炎、重症肺炎、肺透明膜病等。  3.外科手术后的早期,如应用全身麻醉及大量镇静剂足以使患儿对各种刺激的反射能力改变。  4.安有人工气道的患儿气管插管发生堵塞或脱开。  5.患儿神经系统疾病有急剧恶化时,如昏迷病人常无足够的呼吸驱动以保证正常的通气。  另外,临床的一些操作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儿能加重或触发心跳呼吸骤停,包括:  (1)气道的吸引:能引起低氧、肺泡萎陷及反射性心动过缓;  (2)不适当的胸部物理治疗(如拍背、翻身、吸痰等),可使更多的分泌物溢出,阻塞气道,也

3、可使患儿产生疲劳;  (3)任何形式的呼吸支持(如人工呼吸机的应用)的撤离:使病人必须从以前的人工呼吸转变为自主呼吸做功,如降低吸人氧浓度、撤离CPAP或机械通气、拔除气管插管等;  (4)镇静剂的应用:如麻醉剂、镇静药和止咳药的应用所致的呼吸抑制;(5)各种操作:如腰穿时使呼吸屏住,可使心跳骤停;  (6)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增加:一些临床操作可引起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增加,如鼻胃管的放置、气管插管操作等。  此外,高危婴儿喂养时由于吞咽—呼吸的不协调也可引起心跳呼吸骤停。应特别注意循环的失代偿表现,包括外周循环不良、心动过缓、呼吸形式的改变或呼吸暂停、发绀、对刺激的反应性下降等。有上述

4、表现时应尽可能停止相关的操作,并给以生命支持。  [诊断]  临床表现为突然昏迷,部分有一过性抽搐,呼吸停止,面色灰暗或紫绀,瞳孔散大和对光反射消失。大动脉(颈、股动脉)搏动消失,听诊心音消失。如做心电图检查可见等电位线、电机械分离或心室颤动等。  心跳呼吸骤停的诊断并不困难。一般在患儿突然昏迷及大血管搏动消失即可诊断,而不必反复触摸脉搏或听心音,以免延误抢救时机。  年长儿心率<30次/分,新生儿心率<60次/分为胸外心脏按压的指征。新生儿无自主呼吸或为无效喘息,有自主呼吸但心率<100次/分及用80%浓度的氧仍有中心性紫绀时即可进行正压通气复苏。  [治疗]  对于心跳呼吸骤停

5、,现场抢救(firstaid)十分必要,应争分夺秒地进行,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建立呼吸及建立人工循环的顺序进行,以保证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流及氧供应。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Airway,A)3  小儿低氧血症和呼吸停止可能引起或造成急剧恶化和心跳呼吸停止。因此建立和维持气道的开放和保持足够的通气是基本生命支持最重要的内容。首先应去除气道内的分泌物、异物或呕吐物,有条件时予以口、鼻等上气道吸引。将患儿头向后仰,抬高下颌,一只手置于患儿的前额,将头向背部倾斜处于正中位,颈部稍微伸展。用另一只手的几个手指放在下颌骨的颏下,提起下颌骨向外上方,注意不要让嘴闭上或推颌下的软组织,以免阻

6、塞气道。当颈椎完全不能运动时,通过推下颌来开通气道(附图18—1)。也可放置口咽导管,使口咽部处于开放状态。图18—1通过推下颌来开通气道  (二)建立呼吸(Breathing,B)  当呼吸道通畅后仍无自主呼吸时应采用人工辅助通气,维持气体交换。常用的方法有:  1.口对口人工呼吸此法适合于现场急救。操作者先深吸一口气,如患者是1岁以下婴儿,将嘴覆盖婴儿的鼻和嘴;如果是较大的婴儿或儿童,用口对口封住,拇指和食指紧捏住患儿的鼻子,保持其头后倾;将气吹人,同时可见患儿的胸廓抬起。停止吹气后,放开鼻孔,使患儿自然呼气,排出肺内气体。重复上述操作,儿童18~20次/分,婴儿可稍加快。口对

7、口呼吸即使操作正确,吸人氧浓度也较低(<18%),操作时间过长,术者极易疲劳,故应尽快获取其他辅助呼吸的方法替代。  2.复苏囊的应用在多数儿科急诊中,婴幼儿可用气囊面罩进行有效的通气。常用的气囊通气装置为自膨胀气囊,递送的氧浓度为30%~40%。气囊尾部可配贮氧装置,保证输送高浓度的氧气。带有贮氧装置的气囊可以提供60%~95%浓度氧气。气囊常配有压力限制活瓣装置,压力水平在35~40cmH20。将连接于复苏皮囊的面罩覆盖于患儿的口。正确的面罩大小应该能保证将空气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